-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第一(dì yī)的意思:指排名第一,最高的,第一个。
扶桑(fú sāng)的意思:扶桑是指日本的古称,也用来比喻东方国家或东方文化。
海国(hǎi guó)的意思:指海外的国家或地区。
鸡林(jī lín)的意思:指繁荣昌盛的景象,形容人口众多或事物繁多。
七闽(qī mǐn)的意思:形容人多,热闹非凡。
儒臣(rú chén)的意思:指效忠儒家思想的臣子,也泛指忠诚的官员。
三岛(sān dǎo)的意思:指三个岛屿,比喻相隔甚远或毫无联系的三个事物。
丝纶(sī lún)的意思:形容文笔纤细娴熟,诗文细腻动人。
天子(tiān zǐ)的意思:指君主、皇帝,也用于比喻权力至高无上的人。
无津(wú jīn)的意思:形容没有水源,比喻缺乏生机或无法发展。
一人(yī rén)的意思:指独自一人,没有他人陪伴。
元年(yuán nián)的意思:指某个朝代的第一年,也可以指某个人或事物的初始阶段。
折柳(zhé liǔ)的意思:指离别时伤感的情绪。
争先(zhēng xiān)的意思:指力争领先或争取先机。
第一人(dì yī rén)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排名第一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李钧简所作的《送赵修撰出使琉球》,表达了对赵修撰出使琉球的赞美和祝福。首句“封袭恩流海国春”,以“封袭恩”象征朝廷的恩泽,如同春风吹拂海国,展现了出使的荣耀与温暖。次句“儒臣万里捧丝纶”,描绘了赵修撰作为儒臣,肩负重任,长途跋涉,带着皇帝的诏令前往遥远的琉球。
第三句“扶桑东望经三岛”,“扶桑”是古代对日本的别称,暗示赵修撰将穿越多个岛屿,向东行进。第四句“折柳南来傍七闽”,“折柳”寓含离别之情,而“七闽”指福建地区,说明出使路线经过南方。
第五、六句“纸到鸡林原有价,槎回牛渚岂无津”,通过“鸡林”(朝鲜半岛)和“牛渚”(长江口附近)的典故,表达出使文书的价值和归途的顺利。最后一句“琉球此日争先睹,天子元年第一人”,高度赞扬赵修撰是天子元年出使琉球的第一人,备受瞩目,寓意其使命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典雅的笔触描绘了出使的壮丽景象,既表达了对赵修撰的敬意,也寄托了对出使成功的期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