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雨夜闻箫》由明代女诗人叶小鸾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雨夜中听箫的凄美画面。
首句“纱窗徙倚倍无聊”,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孤寂与无奈的情绪。纱窗前,诗人独自倚立,面对着窗外的雨景,内心满是无尽的空虚与寂寞。这里的“徙倚”二字,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动作与心理状态,表现出一种难以言表的孤独感。
次句“香烬熏炉懒更烧”,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原本用来驱散寒意与增添情调的香炉,此刻却懒得再点燃,香烟的消逝象征着情感的冷却与内心的疲惫。这一细节处理,细腻而深刻,让人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冷漠与疏离。
第三句“一缕箫声何处弄”,将视线从室内转向室外,引入了箫声这一意象。这缕悠扬的箫声仿佛来自遥远的地方,给寂静的雨夜带来了一丝不同寻常的韵律。箫声的出现,不仅打破了雨夜的沉寂,也触动了诗人的心弦,引发了一系列的情感波动。
最后一句“隔帘微雨湿芭蕉”,以雨打芭蕉的自然景象作为背景,增强了画面的意境。雨滴落在芭蕉叶上,发出清脆的声音,与远处的箫声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动人的雨夜图景。同时,芭蕉叶上的雨水,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情感,被外界的箫声所触动,逐渐湿润并释放出来。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雨夜时的孤独、寂寞以及对远方箫声的敏感与共鸣,表达了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叶小鸾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融合,创造出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令人回味无穷。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胥计部使饷蓟州便道还巴中
太仓门开冷云湿,赤囊刻闺风雨亟。
天子惊传索马价,马神夜向钱神泣。
铸金为马会销磨,马化为金足转多。
健儿无事日食马,马魂暗诉诸陵下。
此去脱巾难料之,向来悬磬谁为者。
火云烧海海骨露,中州千里无青树。
去京千里日萧条,使者流民共愁路。
怜君冒暑著征衣,犹喜輶轩得暂归。
爱君不忍强君酒,心与白日同西飞。
茫茫天地一徽敔,正恐余归君又出。
且凭传语慰乡人,矿税终须有停敕。
车发太原
山行若面壁,万灶出井底。
溪乾似夷涂,一雨泻千里。
山洪激射处,铁索变绕指。
洪来不及避,性命真已矣。
颇闻诵南皮,避水亭可纪。
秋毫苟及物,世论久犹韪。
寿阳扼山脊,距地突高起。
日光易向背,冷暖降尺咫。
古云晋藏富,矿冶可互市。
如何弃不采,失此通道旨。
邦人赋蟋蟀,旧说袭表里。
莫狃闭关言,险阻不足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