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宝筏(bǎo fá)的意思:宝贵的筏子,比喻帮助人渡过危险或困难的人或物。
大悟(dà wù)的意思:指人在学习、思考或领悟某个问题时,突然豁然开朗,彻底明白。
方丈(fāng zhàng)的意思:方丈是佛教寺院中的主持或住持的称号,也指寺庙的主要建筑物。
古佛(gǔ fó)的意思:古老的佛像,也用来形容人的品质超凡脱俗。
归途(guī tú)的意思:指回家的路途。
来方(lái fāng)的意思:来自某个方向或地方。
那能(nà néng)的意思:表示事情的发生或结果完全不可能或不可能实现。
毗卢(pí lú)的意思:指两个人或事物相互支持、互为依赖。
普化(pǔ huà)的意思:普通人的化身,指普通人。
三乘(sān chéng)的意思:三次乘坐,指多次乘坐同一种交通工具。
问法(wèn fǎ)的意思:询问的方式或方法。
一念(yī niàn)的意思:一念指的是一瞬间的念头或想法。
斋供(zhāi gòng)的意思:指虔诚地供奉神佛或祖先的食物、饮品等。
真空(zhēn kōng)的意思:指没有空气、没有物质的状态,也用来形容没有内容、没有思想的空虚状态。
咫尺(zhǐ chǐ)的意思:指距离非常近,形容事物或人之间的距离极短。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胡应麟所作的《再赋同吴生》。诗中描绘了禅宗修行的境界与过程,充满了深邃的哲理和超脱的意境。
首句“问法来方丈”,以“方丈”这一佛教用语,象征修行者在寻求佛法的道路上,面对着法界的广阔与深奥。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真理的渴望与探索。
“清斋供野蒲”则描绘了修行者的日常生活,通过简朴的生活方式,暗示了修行者对物质的淡泊,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这里的“野蒲”可能象征着自然与朴素,与修行者内心的宁静相呼应。
“高禅逢普化,古佛现毗卢”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修行的主题。高禅代表了深入的禅修,普化则是指普渡众生的大智慧。古佛现毗卢,则是比喻修行者在深入禅定中,能够见到佛性的显现,达到心灵的觉醒与超越。
“大悟三乘彻,真空一念无”这两句,表达了修行者通过禅定达到的大悟,不仅理解了佛法的精髓,更是在内心深处体验到了空性(即真空),达到了超越世俗、心灵纯净的状态。其中,“三乘”指的是佛教中的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代表了不同的修行层次和目标。
最后,“那能将宝筏,咫尺济归途”则以宝筏为喻,形象地说明了修行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如同使用宝筏渡过人生的河流,最终达到心灵的彼岸,实现自我超越和解脱。
整首诗通过对禅宗修行过程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深刻的理解和追求,以及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与子华原父小饮坐中寄同州江十学士休复
岁晚忽不乐,相过偶乘闲。
百年才几进,一笑得亦艰。
有酒醉嘉客,无钱买娇鬟。
问予官何为,侍从联朝班。
朝廷多贤材,何用蒯与菅。
白发垂两鬓,黄金腰九环。
奈何章绶荣,饰此木石顽。
于国略无补,有惭常在颜。
幸蒙二三友,相与文字间。
江子独舍我,高鸿去难攀。
秋风动沙苑,郡阁当南山。
吟咏日多暇,诏条宽可颁。
寒云雪纷糅,幽鸟春绵蛮。
胜事日向好,思君何时还。
题张损之学士兰皋亭
埼岸接芳蹊,琴觞此自怡。
林花朝落砌,山月夜临池。
雨积蛙鸣乱,春归鸟哢移。
惟应乘兴客,不待主人知。
送王尚恭隰州幕
去国初游宦,从军苦寂寥。
愁云带城起,画角向山飘。
秋劲方驰马,春寒正袭貂。
遥知为客恨,应赖酒杯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