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底只是虚,吃底却是实。
《送地栗与囊山应叟和尚》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般若(bō rě)的意思:指智慧、智慧的根源。也用来形容人的智慧深厚。
波罗(bō luó)的意思:形容物体或情况摇摆不定、不稳定。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地栗(dì lì)的意思:形容人或物隐藏在地下,不为人所知。
好看(hǎo kàn)的意思:形容外貌或事物外观美观、令人愉悦的特性。
好吃(hǎo chī)的意思:指食物美味可口,令人满意。
莲花(lián huā)的意思:比喻人的品质高尚,如莲花一般纯洁无瑕。
生地(shēng dì)的意思:生地指的是一个人或事物的原产地或发源地。
虚实(xū shí)的意思:指事物的真假、存在与否。
淤泥(yū ní)的意思:比喻人心思险恶,阴险狡诈。
只是(zhǐ shì)的意思:仅仅,只不过
波罗密(bō luó mì)的意思:形容言辞繁琐,罗嗦冗长。
- 注释
- 淤泥:比喻污浊或困难的环境。
莲花:象征纯洁和高雅。
生地栗:可能指生长在地上的普通栗子,朴实无华。
般若波罗密:佛教术语,意为大智慧,达到彼岸的法门。
- 翻译
- 淤泥中长出莲花,却不如生长在地上的栗子。
虽然莲花美丽可观,但地栗的滋味更实在。
观赏的只是表面,食用的才是实质。
外表与内在都不如智慧的解脱重要。
-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莲花和地栗,表达了佛家虚实之辨的哲理。诗人以淤泥生莲花比喻事物的表象美好,但不及生长的地栗实用。这是对世间万物进行的思考,莲花虽好看,却难以满足人的需求;而地栗虽然外表平凡,却能提供实际的养分。最后,诗人引出般若波罗密(即般若波罗蜜多,佛教术语,意为智慧与超越之法),暗示了对佛理的追求和理解。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感悟,更融入了深厚的佛学文化内涵,是宋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