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听甚卑,神幽察甚厚。
埋蚕蚕变尸,烧蚁蚁成漏。
恶从汝心生,还从汝心受。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界中生命的脆弱与转化,以及生命与死亡之间的微妙关系。诗人通过“天高听甚卑,神幽察甚厚”开篇,巧妙地将宏观与微观、自然与神性联系起来,暗示着宇宙万物皆在神的注视之下,无论是高远的天空还是深邃的内心,都逃不过神的洞察。
接着,“埋蚕蚕变尸,烧蚁蚁成漏”两句,形象地展示了生命的循环与转化。蚕被埋入土中,经历蜕变成为蛹,最终化为飞蛾;蚂蚁被焚烧,身体分解,化为灰烬。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生物的生命周期,也隐喻了生命的无常和转化过程。
“呵吹一气间,冷暖各成就”则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状态的理解。在短暂的一口气之间,生命可以经历从温暖到寒冷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并非外在环境所决定,而是由生命自身内在的状态所引发。这既是对自然界现象的观察,也是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
最后,“恶从汝心生,还从汝心受”点明了道德与内心的关联。恶行并非外界强加,而是源于个体内心的欲望与选择。这句话强调了个人责任的重要性,即行为的善恶最终由自己承担,体现了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观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引申出对生命、道德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宋代理学思想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的敬畏之情。
洁身跻秘阁,秘阁峻且玄。
终朝理文案,薄暮不遑眠。
驾言巡明祀,致敬在祈年。
逍遥春王圃,踯躅千亩田。
回渠绕曲陌,通波扶直阡。
嘉谷垂重颖,芳树发华颠。
余固水乡士,总辔临清渊。
戚戚多远念,行行遂成篇。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
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
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
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
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银鞍何煜耀,翠盖空踟蹰。
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
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
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
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
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
人生有新旧,贵贱不相逾。
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