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首(bái shǒu)的意思:指头发变白,代表年老。形容忧虑、思念等情感所累积的结果。
白草(bái cǎo)的意思:白草意为雪中的草,形容坚强不屈的品质。
兵屯(bīng tún)的意思:指军队驻扎在一个地方,士兵多而密集。
草原(cǎo yuán)的意思:指广袤无垠的大片草地,通常用来形容风景开阔、美丽壮观的大草原。
承恩(chéng ēn)的意思:接受恩惠,承受恩德。
防秋(fáng qiū)的意思:预防秋天的到来
鸣笳(míng jiā)的意思:指战争爆发时,鸣笳声响彻云霄,表示战斗开始。
气昏(qì hūn)的意思:因愤怒、气愤而晕倒或昏厥。
乾白(qián bái)的意思:指完全没有经验或技能,一无所知。
三尺(sān chǐ)的意思:三尺是指长度为三尺的物体,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的身高或高度。
三边(sān biān)的意思:指一个人同时忙于几个事情。
沙碛(shā qì)的意思:指沙漠中的沙丘和沙地。
- 鉴赏
这首明代王恭的《塞下》描绘了边关紧张的战备气氛和戍边士卒的艰辛生活。首联“万马防秋急,三边杀气昏”展现了秋季边疆戒备森严,杀气弥漫的场景,暗示着战争的迫近。颔联“鸣笳双雁落,伐鼓夜兵屯”通过号角声和夜晚军队集结的鼓声,形象地刻画出士兵们在寒夜里忙碌备战的情景,雁落与兵屯形成鲜明对比。
颈联“月照黄沙碛,风乾白草原”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环境的荒凉与艰苦,月光洒在黄沙覆盖的沙漠,风吹过使草原变得干燥,这些细节描绘出戍边之地的恶劣条件。尾联“空持三尺剑,白首未承恩”表达了戍边将士们的无奈与悲凉,他们手握武器,却年华老去仍未能得到朝廷的恩赏,流露出壮志未酬的哀怨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边关景象和人物心境为载体,展现了明朝边塞诗常见的慷慨悲壮风格,寓含了对戍边将士的同情和对边防政策的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陈休斋怀古堂
平昔尘编里,心期本自幽。
那堪旧泉石,更作此追游。
好句看犹在,遗忠怆已休。
亦知今日意,不逐大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