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虚行兮,史鳅没位,吾宁范伯之徒欤,感夷齐而多愧。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布衣(bù yī)的意思:指穿着简朴的衣服,比喻清贫的生活或贫贱的身份。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河水(hé shuǐ)的意思:指大河的水流,借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进道(jìn dào)的意思:指修行者在修炼道法、修行道路上取得进展或突破。
来者(lái zhě)的意思:指来的人或事物。
麟凤(lín fèng)的意思:麟凤是指传说中的神兽“麟”和“凤”,用来形容极为美好、稀有的事物或人才。
退身(tuì shēn)的意思:指避开争斗或纷争,不参与其中。
往者(wǎng zhě)的意思: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改变,无法劝谏。
先师(xiān shī)的意思:指先人、前辈,特指对自己有很大影响和启示的老师或前辈。
相国(xiàng guó)的意思:相国是中国古代官职的一种,指的是辅佐君主的高级官员。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才能出众,有能力辅佐君主治理国家。
萧相(xiāo xiāng)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憔悴,面色苍白。
洋洋(yáng yáng)的意思:形容充满自信、自豪、得意的样子。
夷齐(yí qí)的意思:指平等、平衡,也指不分高低贵贱。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于古代圣道与君子的怀念,以及对个人处境的感慨。开篇“道不虚行兮,史鳅没位”表达了诗人对正道失传、贤才埋没的哀叹。“吾宁范伯之徒欤,感夷齐而多愧”则是诗人自比于古代贤士,感到自己不如他们,内心充满了羞愧。接下来的“麟凤远去,龙则死之”象征着祥瑞之物已逝,国家大势已去,而“河水洋洋兮,先师莫归”则是对往昔时光的回忆与对前辈先师不能再回来的无尽哀愁。
中间部分“往者不可谏,来者吾谁欺?”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无法劝阻、未来又不知该如何自处的迷茫感受。紧接着,“始退身以进道”显示出诗人在这种困境中的选择,即是通过个人修养来推广正道,而“曷飏言而受非”则反映了诗人对于外界不理解、甚至诽谤的声音感到的痛苦。
最后,诗人提到“彼萧相国知予乎布衣”,这里的“布衣”象征着平凡与清贫,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安慰,希望有识者能够理解他的为人处世。在整个诗歌中,王昌龄通过对古代道统的追思,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以及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动荡时世中的挣扎与坚守。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