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静于水,绿阴浓似山。
却忆西庵雨,泉声石壁间。
这首宋朝鲍鳌川的《初夏闲居》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淡泊的夏日居家生活图景。诗人杜门避世,享受着春去夏来的自然更替,即便贫困,也乐于这份身心的自在与宁静。
首联“杜门春又夏,贫不厌身闲”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他闭门不出,任由季节更迭,即使物质生活简朴,内心却因精神的自由而感到满足。这种对物质的淡然态度,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操。
颔联“白日静于水,绿阴浓似山”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静谧的白日比作平静的水面,将茂密的绿荫比作浓重的山峦,形象地描绘出夏日午后的一片宁静与生机。阳光透过树梢,洒在地面上,仿佛水面一般平和;四周绿意盎然,浓密得如同山峰一般,营造出一种深邃而清新的自然氛围。
颈联“野蔬留客饮,小艇送僧还”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情趣。他以野生蔬菜招待客人,不仅体现了对自然馈赠的珍惜,也体现了待客的热情与淳朴。同时,小艇载着僧人归返,象征着与世无争、心灵相通的禅意生活,进一步深化了诗中隐逸与和谐的主题。
尾联“却忆西庵雨,泉声石壁间”以回忆的方式,勾勒出一幅雨中西庵、泉水潺潺的画面,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这句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深深眷恋和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初夏时节在闲居生活中所体验到的宁静、和谐与自然之美,以及对简单生活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笛唤春风起。向湖边、腊前折柳,问君何意。
孤负梅花立晴昼,一舸凄凉雪底。
但小阁、琴棋而已。
佳客清朝留不住,为康庐、只在家窗里。
湓浦去,两程耳。草堂旧日谈经地。
更从容、南山北水,庾楼重倚。
万卷心胸几今古,牛斗多年紫气。
正江上、风寒如此。
且趁霜天鲈鱼好,把貂裘、换酒长安市。
明夜去,月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