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头(bái tóu)的意思:指人到老年时头发变白,也用来形容夫妻恩爱长久。
不胜(bù shèng)的意思:形容无法胜过或不胜任某种情况或事物。
草木(cǎo mù)的意思:指人心惶惶,对一切事物都怀疑和恐惧,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
春草(chūn cǎo)的意思:指在春天生长的草,比喻年轻的人或事物。
烽火(fēng huǒ)的意思:指战争或战乱时期,战火四起,烽烟弥漫的景象。
感时(gǎn shí)的意思:感受到时代的变化,抓住时机,适应时代的要求。
家书(jiā shū)的意思:指家庭成员之间通过书信来表达亲情、问候、关心等情感。
溅泪(jiàn lèi)的意思:形容眼泪溅出来,表示非常悲伤、伤心。
连三(lián sān)的意思:连续三次
破山(pò shān)的意思:指能够突破困难、克服障碍,达到目标或取得成功。
三月(sān yuè)的意思:指春季三个月,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时间或者某个事物的阶段。
山河(shān hé)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和领土。
时花(shí huā)的意思:指只开放一瞬间的花朵,比喻时光短暂,转瞬即逝。
万金(wàn jīn)的意思:形容价值非常高,无法估量的财物。
家书抵万金(jiā shū dǐ wàn jīn)的意思:家书的价值如同万金一样宝贵。
- 注释
-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陷落。
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长安城。
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
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
欲:想,要,就要。
胜:经受,承受。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 翻译
-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导致国土破败、山河变迁的景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明尽管国家已经沦丧,但自然界的轮回依旧,城墙之下,春天的气息渐浓,草木丛生,显得格外沉重和哀伤。这不仅是对物是非人的冷漠,也反映了时局变迁带来的无常。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悲凉与激动。春天本应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发之季,但在诗人眼中,甚至连花开都带着泪水,可能是在感叹时光易逝和离别之痛,鸟鸣则让人心绪难平。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描写了战乱的持续与频繁,以及诗人对于家庭消息的渴望。在战争中,烽火是一种报警信号,而这里连续三个月,表明战事未休。同时,家中的书信对诗人而言,比任何贵重的金银都要珍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则是诗人的自嘲与无奈。白发代表着年龄的增长,而这里却用来比喻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消减。"搔更短"可能暗示了时间紧迫;"浑欲不胜簪"则表达了诗人面对现实无力感,连束发之用的簪都无法抗衡。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乱、家国和个人的深切哀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大江东去.寿恽东阳丁亥正月十三日生推命者丙戌算因戏及之
东阳老子,问天公、乞得两番六十。
初度孟陬春未到,却算去年丙戌。
火树银花,先开三夜,照耀维摩室。
祇园树下,争看无量寿佛。
人道双岘峰头,乾坤清气,钟此弥天释。
挂锡丛林三十载,玉检芝泥犹湿。
岭上白云,尽堪怡悦,恐被风吹出。
法身强健,摩挲时问铜狄。
摸鱼儿.赋潮
定何人、鞭蛟笞蜃,尽驱山石填海。
海波坌涌三千丈,蓬峤落翻鳌背。天昼晦。
似睢水、扬沙汉楚三军溃。东皇翠盖。
遣海若摇旌,冯夷击鼓,彷佛一时会。
初发处,练白海门如带。须臾雪岭天界。
朝生暮落何时了,几度越成吴坏。君莫怪。
这莫有、至人呼吸乾坤外。白鸥自在。
待日落潮平,游人归尽,飞过富阳濑。
摸鱼儿
买陂塘旋栽杨柳,年来于此承务。
凉台燠馆吾何有,聊芘一时风雨。洲映渚。
向一片烟波,鼎峙嵯峨屿。盘空硬语。
挽三峡词源,千军笔阵,不尽乐闲趣。
当年志,为国微躯曾许。青云仍际干吕。
从知弱步难胜重,梦断九天胪句。时饮醑。
趁四序栽花,缀作园池谱。长歌吊古。
怅安得良田,茫茫万顷,种玉辟玄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