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白发(bái fà)的意思:指白色的头发,也用来形容年老。
杯中(bēi zhōng)的意思:指事物发生或存在于杯中,比喻事物微小或局限于一定范围。
不识(bù shí)的意思:不了解或不认识
不好(bù hǎo)的意思:形容事物坏得无法再坏。
二八(èr bā)的意思:形容年龄轻,不懂事或幼稚。
肌肤(jī fū)的意思:肌肤指皮肤,也用来形容关系密切、亲近无间的关系。
九龄(jiǔ líng)的意思:形容年老的人。
懒惰(lǎn duò)的意思:形容人懒惰,不肯努力奋斗,无所作为。
男儿(nán ér)的意思:指成年男子,也表示男子的气概和勇气。
如此(rú cǐ)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状况或程度如此,表示程度非常之高。
天运(tiān yùn)的意思:指天意、命运或运气。
文术(wén shù)的意思:形容文章或言辞华丽而有文采。
无匹(wú pǐ)的意思: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独一无二的。
行志(xíng zhì)的意思:指行为有志向、有抱负,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宣行(xuān xíng)的意思:公开宣布并实行。
志学(zhì xué)的意思:志向高远,勤奋学习。
纸笔(zhǐ bǐ)的意思:指写作、作文的工具,也泛指学习、思考、表达的方式。
杯中物(bēi zhōng wù)的意思:指杯子里的饮料或者其他物质,比喻事物的本质或者真实面貌。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责子》。通过对比和反思,诗人表达了对自己儿女教育的无奈与失望,以及面对现实的坦然态度。
开篇“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直接描绘出诗人的老态龙钟,这是自然衰老的一种写法,也隐含着时光飞逝、人事无常的感慨。紧接着,“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表明尽管有五个孩子,但他们都对学习没有兴趣,这种描述通过反差手法强调了诗人对子女教育的失望。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这两句具体描写两个儿子的性格和行为。一个因为懒惰而没有成就,另一个虽然有所追求,但不热衷于文学艺术。这是诗人对子女个性的观察,也反映出教育的无力感。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这里的“雍端”应为虚构的名字,用来代指另一个孩子。这个孩子虽然已经十三岁,但连最基本的数字概念都不了解,凸显了诗人对子女学业成就的失望。
最后,“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这句中的“通子”同样是虚构名字,用来指代另一个孩子。这个孩子虽然只有九岁,却只关心寻找果实(梨和栗)而不关注学业,这种描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儿女未来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尽管孩子们各有特点,但都没有达到诗人的期望。这首诗不仅是对子女教育的一种反思,也是诗人个人情感世界的一次深刻表达。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这句诗是诗人在面对现实的无力感之后,选择了顺其自然的态度,用酒来暂时忘却烦恼。这也体现出陶渊明那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
多时不说禅,口边生白醭。
大众苦相煎,便登曲录木。
匪论五家宗,不引传灯录。
才开两片皮,业因招薄福。
释迦乾屎橛,达磨老臭秃。
一人曲说直,一人直说曲。彼此大丈夫,肯受尔沸?。
骂佛谤祖师,定入拔舌狱。
佛祖生冤家,魔生真眷属。
心地黑漫漫,口里水漉漉,似恁出家儿,定灭瞿昙族。
腊月三十朝,大笑却成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