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全文
- 注释
- 风卷:风刮得猛烈,使...卷起。
清云:清澈、透明的云彩。
空天:空旷的天空。
万里霜:形容范围广阔的霜冻景象。
野豺:野外的豺狼,比喻凶残之物。
祭月:古代有以动物祭祀月亮的习俗,这里指豺狼似有某种仪式。
仙菊:仙境中的菊花,形容菊花之美。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传统节日重阳节。
秋色:秋天的景色。
悲疏木:为稀疏的树木感到悲伤,形容秋日萧瑟。
鸿鸣:鸿雁的叫声。
忆故乡:思念家乡。
谁知:谁知道,表示出乎意料。
一樽酒:一杯酒,樽为古代盛酒器具。
能使:能够使得。
百秋亡:忘却百年的忧愁,‘亡’通‘忘’,这里是忘记的意思。
- 翻译
- 风吹散了清澈的云朵直至消失,天空万里无云,布满寒霜。
野外的豺狼在月圆之时举行祭祀,仙界的菊花恰逢重阳佳节盛开。
秋日的景色使稀疏的树木显得凄凉,鸿雁的鸣叫勾起了对故乡的思念。
谁能知道这一杯酒,竟然能让人忘却百年的忧愁。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象,风卷清云,天空万里无垠,覆盖着一层薄霜。野豺(即野兽中的豺犬)率先祭拜明月,而仙菊则在重阳(即立秋后的第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时绽放。诗人通过秋色来表达对疏落树木的悲哀,同时鸿鹄(大雁)的鸣叫让人思念远方的故乡。这首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最后两句,"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这里一樽酒不仅是一种物质的慰藉,更是心灵上的寄托,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深切感悟和无奈。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至日集山响斋送陶孝若谕祁门限韵·其二
梦回青草峡,人远细腰宫。
意气争欣锷,文章宝大弓。
白头耽月露,苍简注鱼虫。
墨老研秦土,衣宽变鲁风。
苔文镌翠壁,兰楫十丹枫。
山市烟如滴,溪潭影似空。
饮猿知接臂,言鸟解呼公。
门下疑夫子,吴中怪阿蒙。
异书搜古穴,珍茗出筠笼。
北海林中白,彭宣座上红。
拔钗妻子怒,识字小儿聪。
著述门常掩,微风语断蓬。
又次前韵
怪石含斑藓,幽云抱古潭。
茶勋凭水策,诗理入禅参。
白帢纷春社,红衫过筱骖。
纨书沈箧笥,纸笔付儿男。
鼷鼠全河饮,蜗牛一壳庵。
有冠徒似范,自茧可悲蚕。
瘦削山容独,酣沉柳梦三。
近烟红淡泊,著雨绿䰐鬖。
香腻煎云母,溪光泻蔚蓝。
僧来伸纸看,一幅古鱼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