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观雨》
《观雨》全文
宋 / 陈与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乾处,正要群龙甲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解(bù jiě)的意思:不理解、不明白

甲兵(jiǎ bīng)的意思:指军队或武器装备。

开轩(kāi xuān)的意思:开放窗户,指心胸开阔,愿意接纳外界的事物或意见。

龙钟(lóng zhōng)的意思:形容声音嘹亮激越,如同龙吟钟鸣。

群龙(qún lóng)的意思:指众多雄壮威武的龙一起出现的景象,也比喻众多强大的力量集合在一起。

山客(shān kè)的意思:山中的客人,指在山区居住或旅行的人。

山角(shān jiǎo)的意思:山脉的拐角处,比喻隐藏在深山中的地方。

危坐(wēi zuò)的意思:指坐在危险的地方或情况中。

屋漏(wū lòu)的意思:屋顶漏水。比喻家中有隐患或内部问题被暴露出来。

洗甲(xǐ jiǎ)的意思:洗净战甲,准备战斗。

阴晴(yīn qíng)的意思:指天空阴沉或晴朗的变化。也用来形容人的情绪或境况时好时坏。

云气(yún qì)的意思:云气是指云彩的形态和气象变化,也用来比喻人们的言行举止。

正要(zhèng yào)的意思:即将要做某事,表示动作即将发生或正在进行中。

竹枝(zhú zhī)的意思:指某人在困境中能够保持坚强的品质和乐观的态度。

坐看(zuò kàn)的意思:坐着观看,不采取行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观雨》,描绘了山中隐士在雨中静观自然景象的心境。首句“山客龙钟不解耕”,以“龙钟”形容老态,写出山居者年迈却无心于农事的形象。他打开窗户,坐在那里静静欣赏着窗外的天气变化。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两句,通过描绘江水、山岭、云雾和雨声,展现出一幅山水之间雨意浓厚的画面,诗人仿佛能听到大自然的交响乐,感受到天地间的生动气息。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进一步描绘雨势之大,竹枝在风雨中摇曳,山角的光线时暗时明,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雨中景致的动态变化。

最后两句“不嫌屋漏无乾处,正要群龙洗甲兵”,诗人以屋漏寓言战乱,表达出对和平的渴望,希望风雨能够洗去战争的痕迹,象征性地表达了对天下安宁的期盼。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观雨这一日常小事,寄寓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陈与义

陈与义
朝代:宋   字:去非   号:简斋   生辰:1090-1138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猜你喜欢

寄王平江侍郎·其二

浮俗伽梨水上萍,池塘密密蔽澄明。

疏开堂印邀麾节,袖出台缄救劓黥。

才办买山钱未了,又营捩鼻木随行。

悬知不是缁云福,讵敢忘忧衒独清。

(0)

多景楼

好山可是登临少,此地云胡应接多。

天自有初恢壮观,人非无故辄悲歌。

烟收三面平开镜,雨后双鬟对绾螺。

欲辩南徐古徐话,忍将名刻细摩挲。

(0)

陈刑书问近况·其二

万卉竞春新,孤芳见老成。

斗高纷晓蝶,递巧响乔莺。

山染眉津绿,湘澄眼采明。

东山谢安石,深意在苍生。

(0)

船窗蕙萱·其一

国香旖旎霣林扉,依约华风变雅迟。

写出一茎三四萼,紫毫零瀣冷涵滋。

(0)

秋雨连冬雪寄常平使者王郎中

九月十月闰月雨,阴晶阳采云霾?。

十旬朝夕漏涔涔,岂应漏处无人补。

准拟书云须少霁,破镜上天犹未已。

田家屋老半閒茅,带雨旋抽仍数米。

雨中集霰初廉纤,雪中更把来麰占。

麰今一粒不入土,倘有些小黄厌厌。

春耕仰麦今无麦,欲驱秧马饥无策。

富人露廪矗如林,价高少室山人索。

贪夫相时为利谋,耕夫食力毋过求。

无求尚有丰凶忧,更忧螟螣蠈与蟊。

常平使者深长虑,少戆安知汲长孺。

开仓振粟勇不疑,救焚孰与先救饥。

(0)

松图·其二

断桥之西石桥北,忘世忘年寄幽独。

千仞干云险绝攀,瘦影何时落横幅。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