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鼓记舟里,中针定浪盘。
竿头容塔进,壁上聚龙观。
这首诗描绘了金山壮丽的景象,以“巨灵驱岳走”开篇,形象地展现了山岳在巨灵之力下移动的壮观情景,随后“半渡落泥丸”一句,巧妙地将大山与小物相对比,凸显出自然力量的雄伟与细腻。接下来,“静鼓记舟里,中针定浪盘”,通过静与动的对比,展现了水面上的平静与波涛的动态之美,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
“竿头容塔进,壁上聚龙观”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塔和龙融入到具体的场景中,既体现了建筑的高耸与宏伟,又增添了神话色彩,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最后,“最是移情处,惊风失碧澜”,点明了诗人情感的投射,通过“惊风”与“碧澜”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体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王君僧服而胡须,赠我手写千隶书。
秦汉古法沦俗笔,钟王秘刻藏绮疏。
君游市俗谁问此,我好奇古贫无馀。
閒来古寺看画壁,醉去野店烹寒鱼。
击竹有时谈九命,无钱踏雪走千墟。
问君岁晚君何如,家有老婢归田庐。
殿阴古杉高百尺,苍弁虬髯森淀漆。
林深化蝶粉光冷,威凤飘飖感仙实。
旁有聋僧唤不闻,嗫嗫枯吟如有失。
或时兀坐何堆豗,或时手把古书帙。
帙中明星不复记,案上吟篇已亡律。
居山六月不知暑,地凉艳草生幽苾。
茶灶泥崩古藓黏,石盆仰地莲花出。
山童昼睡靠其旁,裤如盘络不掩膝。
僧今老矣无别怀,时梦响潭清汩汩。
终当卜室居其偏,坐看蜿蜒舞清溢。
清茶相对饮山卮,忆在西峰寺里时。
今日云深无好伴,涧松独看挂猿枝。
发白寒山有雪,眼深秋井澄波。
混沌凿那亡大道,昆崙源自发长河。
一笑十方三世事,不妨随处萨婆诃。
山高早雪,水深先秋。
功勋极处退一步,黑白前时赢一筹。
相随来也还知否,南北东西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