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远不闻更,警柝鸣未息。
觉来寺钟鸣,僧礼像前席。
背负(bēi fù)的意思:指承担、负荷或忍受某种责任、困难、压力等。
鼻鼾(bí hān)的意思:形容鼾声大、声音嘈杂。
侧听(cè tīng)的意思:偷听、窃听
朝日(cháo rì)的意思:早上的太阳,比喻新时代的光明和希望。
当天(dàng tiān)的意思:指同一天内,表示事情发生或处理的当下。
灯火(dēng huǒ)的意思:指夜晚的灯光,也用来比喻人们的生活、劳动和希望。
东牖(dōng yǒu)的意思:指人的出生地或故乡。
斗柄(dǒu bǐng)的意思:指权力的掌握者、掌控者。
梵呗(fàn bài)的意思:指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颂扬。
反身(fǎn shēn)的意思:自己对自己进行动作或感受
反覆(fǎn fù)的意思:来回重复,反复进行
横参(héng cān)的意思:横参是指在辩论、讨论或较量中插入言辞,打断对方的发言,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反驳对方。
寂历(jì lì)的意思:指静止无声、寂静无声。
唧唧(jī jī)的意思:形容小声细语或哭泣声音。
筋力(jīn lì)的意思:指体力、力量的强大。
警柝(jǐng tuò)的意思:指人们在言谈举止方面要慎重小心,避免说错话或做出不当的举动。
就枕(jiù zhěn)的意思:就是指眠息、睡觉。
酒瓮(jiǔ wèng)的意思:指一个人喝酒喝得很多,像酒瓮一样无底。
久已(jiǔ yǐ)的意思:长久以来已经存在或已经发生。
冷梦(lěng mèng)的意思:形容梦境虚幻、不真实。
木鱼(mù yú)的意思:指佛教寺庙中用来敲击的一种乐器,也泛指打击乐器。比喻言辞或行为有节奏,有规律。
南北(nán běi)的意思:南北表示方向,也可以表示两个相对的地点或事物。
披衣(pī yī)的意思:穿上衣服
前席(qián xí)的意思:指在座次上排在前面的位置,也可用来比喻地位高、地位重要的人。
入地(rù dì)的意思:深入地下或深入内部,形容极其彻底或极端的程度。
三更(sān gēng)的意思:指夜间的最后一更,也指深夜。
神爽(shén shuǎng)的意思:形容心情愉快、舒畅,感觉非常畅快。
身起(shēn qǐ)的意思:形容人在某种情况下感到害怕、惊慌或不安。
市廛(shì chán)的意思:市场
书几(shū jǐ)的意思:指对书籍的数量或范围表示不确定。
爽健(shuǎng jiàn)的意思:形容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听声(tīng shēng)的意思:倾听声音、留心聆听。
小学(xiǎo xué)的意思:小学是指学龄前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起点,也指学习基础知识的阶段。
须臾(xū yú)的意思:极短的时间;片刻
学书(xué shū)的意思:学习读书和写字。
砚滴(yàn dī)的意思:指文人用来沾墨的砚台滴水的动作,比喻学问渊博、才情出众。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在深秋凉夜里专心致志地学习的情景。开篇"秋房灯火清,人语久已寂"设置了一个静谧的夜晚场景,人们都已进入梦乡,只有诗人的书房内灯火还在,显得格外明亮。紧接着"城远不闻更,警柝鸣未息"进一步强调了这份深夜的寂静和长久。
接下来的"横参已入地,斗柄当天直"通过观察星象来描绘时间已经很晚了,这是古人常用的手法。然后"乃知三更中,市廛已寂历"进一步确认了夜深人静的氛围。
诗人在这安静的夜里专注于书籍和学问,"我时守书几,磨墨倾砚滴"表明他对学业的投入和专注。学习到深夜,眼睛也因为用力而感到疲劳和刺痛,"反覆小学书,昏目如芒刺"。
诗人在学习间隙中寻找些许放松,"试寻邻房僧,鼻鼾背负壁"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然而即便如此,劳累之余也只得就枕而眠,梦境则是冷清的南北方向,"体劳径就枕,冷梦分南北"。
醒来后,是寺庙里的钟声和僧侣的声音唤醒了诗人,"觉来寺钟鸣,僧礼像前席。须臾闻梵呗,木鱼如叩石"。诗人在听着这些声音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清爽,身体也变得更加健康有力,"举头视东牖,朝日已淡白。反身起披衣,神爽健筋力"。
最后一段,诗人走到酒瓮边,侧耳倾听着周围的声音,"亟来酒瓮边,侧听声唧唧"。这里的描述既是对夜晚声音的捕捉,也可能暗示诗人在学习之余寻求一些放松和享受。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深秋夜晚静谧氛围的描绘,以及学者对知识的渴望和投入,展现了古代文人夜读时的宁静与专注,也反映出他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
捲却丝纶飏却竿,莫随鱼鳖弄腥涎。
须知别有垂钩处,枯海无风浪拍天。
平湖数百里,隐然一山起。
中有白龙泉,可洗人间耳。
吾师仁智心,爱兹山水音。
结茅三十年,不道日月深。
笑我名未已,来问无端理。
却指岭边云,斯焉赠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