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差排(chà pái)的意思:指差遣、调遣、安排。
常年(cháng nián)的意思:指长期、经年累月。
帝城(dì chéng)的意思:帝王的都城,指帝王所居住的城市。
畿甸(jī diàn)的意思:指朝廷的都城周围的地区。
年景(nián jǐng)的意思:指一年的景象或形势。也可用来形容一个时期的情况或发展趋势。
三五(sān wǔ)的意思:指数量为三或五,形容不多但足够。
上元(shàng yuán)的意思:指元宵节,也指元宵节时期。
守吏(shǒu lì)的意思:指守卫城门的官员,引申为守卫岗位、守护职责的人。
同乐(tóng lè)的意思:一同欢乐,共同享受快乐的时刻。
微嫌(wēi xián)的意思:微小的怀疑或猜疑
五常(wǔ cháng)的意思:指五种常见的美德,即仁、义、礼、智、信,是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中人们应该具备的品德。
与民同乐(yǔ mín tóng lè)的意思:与人民一同享受乐趣,与民众共同欢乐。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乾隆皇帝在上元节时对京城和周边地区的观灯盛况的感慨。首句“帝城三五常年景”,点明了地点是帝都,时间是在正月十五,即传统节日上元节,这是一年中寻常的日子,但因是皇家所在,自然别有一番景象。接着“畿甸上元也自佳”一句,指出不仅是帝都,就连其周围的地区,在上元节这一天也同样热闹非凡,显示出节日的普适性和全民参与的氛围。
“虽欲与民同乐赏”,表达了皇帝想要与百姓一同享受节日欢乐的心愿,体现了君主与民同乐的治国理念。然而,“微嫌守吏太差排”则流露出一丝遗憾,暗示尽管皇帝希望与民同乐,但地方官吏在安排节日活动时可能过于形式化或繁琐,影响了皇帝亲自参与的乐趣。
整体而言,这首诗既展现了上元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热闹与喜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君主与民众关系的一种微妙态度,以及对官僚体制在执行政策时可能存在的形式主义倾向的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