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十六首·其十三》
《偈十六首·其十三》全文
宋 / 释士圭   形式: 偈颂  押[删]韵

老禅不打鼓山鼓,送老来看雁范山。

杰阁重楼不见溪边茅屋两三间。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不打(bù dǎ)的意思:不争斗、不打架

打鼓(dǎ gǔ)的意思:形容心里忐忑不安,紧张不安的状态。

鼓山(gǔ shān)的意思:形容声音如雷鸣般响亮。

杰阁(jié gé)的意思:杰出的人才或建筑物。

老来(lǎo lái)的意思:指年纪大了以后。

两三(liǎng sān)的意思:指数量不多,大致在两个或三个之间。

茅屋(máo wū)的意思:指简陋的房屋或住所。

送老(sòng lǎo)的意思:送走老人,指送别离去的老人。

溪边(xī biān)的意思:指溪水旁边,形容环境清幽、宜人。

重楼(zhòng lóu)的意思:形容建筑物高耸壮丽,楼阁重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和尚在山中静修的生活场景,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禅宗境界。

首句“老禅不打鼓山鼓”,以“老禅”指代那位深居简出的老和尚,暗示其修行已达到一定境界,无需借助外在的仪式或声音来表达内心的宁静和专注。“不打鼓山鼓”则暗含了对传统仪式的超越,强调了内心的修为胜过外在的形式。

次句“送老来看雁范山”,“送老”一词既表达了老和尚年事已高,也暗示其在山中度过余生的愿望。“看雁范山”则借用了雁群南飞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同时也寓意着老和尚在山中观察自然,体悟生命的意义。

第三句“杰阁重楼都不见”,通过对比,强调了老和尚所处环境的简朴与宁静,与世俗世界的繁华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其修行之地的清幽与超然。

最后一句“溪边茅屋两三间”,以具体的景物描绘,进一步展现了老和尚居住环境的朴素与和谐。溪水潺潺,茅屋几间,构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远离尘嚣的宁静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和尚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禅宗修行者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世俗繁华的超越。

作者介绍

释士圭
朝代:宋

释士圭(一○八三~一一四六),号竹庵,俗姓史,成都(今属四川)人。十三岁求为僧,初依成都大慈寺宗雅,后南游谒诸尊宿,师龙门佛眼清远。徽宗政和末,出世和州天宁寺。高宗绍兴间奉诏开山雁荡能仁。十五年(一一四五),住温州龙翔寺。十六年卒,年六十四。为南岳下十五世,龙门佛眼清远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六、《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释士圭诗,据《续古尊宿语要》、《嘉泰普灯录》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猜你喜欢

次韵送顾龙山南归

官河春水送行舟,君去悤悤不可留。

须信故园春正好,莫因风雨驻扬州。

(0)

赋得章台柳

曾折长条赠别离,相思偏忆去年时。

如今摇落章台畔,一任王孙系马嘶。

(0)

青鱼滩

青鱼滩上野人家,曲径疏篱长物华。

漠漠午烟吹不散,鹧鸪飞出木棉花。

(0)

宜春舟次

客涂寂寞晚风寒,舟次宜春近石滩。

苦竹丛深山鹧雨,令人却忆郑都官。

(0)

送钟时亭之南雍

霜落燕山万木稀,君行岁晚欲何依。

十年空献君王策,犹向桥门著布衣。

(0)

孤云

一片孤云逐汉飞,东西终日竟何依。

傍人莫道能为雨,惟恨青山未得归。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