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代 挽 寺 丞 吴 公 宋 /陈 元 晋 国 事 须 才 急 ,如 公 亦 古 人 。江 淮 老 麾 节 ,俎 豆 哭 军 民 。图 忆 筹 边 旧 ,官 传 结 绶 新 。朔 风 吹 老 泪 ,泉 路 湿 寒 燐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筹边(chóu biān)的意思:筹备边防,加强边境防卫。
古人(gǔ rén)的意思:指古代的人,也泛指古代的智者或先贤。
国事(guó shì)的意思:指国家大事或国家事务。
麾节(huī jié)的意思:指掌握军队或团体纪律的能力,也可指掌握大局、控制全局的能力。
江淮(jiāng huái)的意思:指江河的宽广和淮河的浅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宽广和短小。
结绶(jié shòu)的意思:结绶是指结成节约的习惯,形容人节俭、精打细算。
军民(jūn mín)的意思:军队和民众之间的关系。指军队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和互相支持。
泉路(quán lù)的意思:指泉水流淌的路径,比喻事物的发展轨迹或人的命运之路。
事须(shì xū)的意思:事情需要、必须
朔风(shuò fēng)的意思:指北方的寒冷风。也比喻刚劲有力的风。
俎豆(zǔ dòu)的意思:指古代祭祀时摆放在祭坛上的肉食和豆子,比喻人们为了争夺利益而互相争斗。
- 翻译
- 国家急需有才能的人,像您这样也是古人的典范。
在江淮地区,您的威望如同老将的节杖,人们围绕着祭坛哭泣,悼念军民。
怀念您过去筹划边疆的情景,新的官职传递着新的责任。
北风吹过,吹干了我老去的泪水,墓地上的磷火在寒冷中闪烁。
- 注释
- 须才:急需有才能的人。
古人:古代的杰出人物。
麾节:古代将领的指挥权杖,象征威望。
俎豆:祭祀时用的器具,这里指祭祀活动。
筹边:筹划边疆事务。
结绶:接受新的官职,系上新绶带。
朔风:北方的寒风。
泉路:墓地,阴暗的道路。
寒燐:磷火,旧时认为是鬼魂之火。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元晋为悼念寺丞吴公而作,表达了对国家急需人才的感慨以及对吴公的敬仰。首句“国事须才急”直抒胸臆,强调了当前国家急需贤能之士的紧迫性。接着,“如公亦古人”高度赞扬了吴公的品德和才能,把他比作古代的杰出人物。
“江淮老麾节”描绘了吴公在江淮地区长期担任要职,指挥军队,深受军民爱戴的形象。“俎豆哭军民”则写出了军民因吴公去世而痛哭流涕,表达了他们对吴公的深深哀思和敬仰之情。
“图忆筹边旧”回忆吴公过去的边疆筹划,展现了他为国家边防做出的贡献。“官传结绶新”则暗示了吴公新近的官职变动,但不幸的是未能久留人世。“朔风吹老泪”以自然景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凉,北风吹过,泪水涟涟,表达了对故人的深切怀念。
最后,“泉路湿寒磷”以凄冷的磷火象征吴公的亡魂,寓含了诗人对吴公逝去后长眠地下、孤寂清冷的哀思。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充分展示了诗人对吴公的敬仰和对国家失去栋梁的惋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