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少为贵,亦以贵招议。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玉(bái yù)的意思:形容品质高尚、纯洁无瑕。
白石(bái shí)的意思:指纯洁无暇、无瑕疵的石头。
不然(bù rán)的意思:表示否定,表示不同意或不同情况下的结果。
杵臼(chǔ jiù)的意思:比喻勤劳努力的人。
泛泛(fàn fàn)的意思:形容范围广泛,没有具体的限定。
可知(kě zhī)的意思:可以知道,能够了解或明白的意思。
睨视(nì shì)的意思:用目光怒视或轻蔑地看待
求瑕(qiú xiá)的意思:寻找瑕疵、挑剔缺点
人情(rén qíng)的意思: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
未始(wèi shǐ)的意思:未曾开始;从未有过。
无他(wú tā)的意思:没有其他;没有别的。
彝器(yí qì)的意思:指珍贵而古老的器物,比喻稀罕的人或事物。
以为(yǐ wéi)的意思:错误地认为,误以为
以此(yǐ cǐ)的意思:以此意为根据这个,以这个为依据。
一类(yī lèi)的意思:同一类别的人或事物
- 鉴赏
这首诗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名为《喻言三首(其一)》。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白石”与“白玉”为象征,阐述了世间事物的价值评判与人性的偏见。
首先,诗人提出“物以少为贵,亦以贵招议”,指出稀少之物因其稀缺而被视为珍贵,同时,这种珍贵也引来更多争议和讨论。接着,通过“白石与白玉,未始非一类”的比喻,说明看似不同的事物在本质上可能具有相似性。
进一步地,诗人将“白石”比作“杵臼”,“白玉”比作“彝器”,通过这两种日常用品的比喻,强调了人们对于不同事物的不同态度。石杵臼虽实用,但人们对其评价往往较为宽容;而白玉作为贵重之物,人们却倾向于苛求其完美无瑕。
最后,诗人发出感慨:“人情每视石,泛泛无他计。”表达了对人们普遍对待事物方式的反思,即对于普通事物给予宽容,而对于珍贵之物则过于挑剔。接着,“于玉乃不然,睨视求瑕备”揭示了人性中的一种偏见——对于珍贵之物的过度苛求。
“以此例其凡,吁哉可知畏。”诗人总结道,这种对待事物的方式不仅适用于珍贵之物,也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让人深感警惕。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偏见与对待事物的不公,引人深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