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僧不说佛,清与山同臞。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悲苦(bēi kǔ)的意思:形容悲伤痛苦。
敝庐(bì lú)的意思:指破旧的屋子,也用来比喻贫寒的家庭。
春蔬(chūn shū)的意思:指春天出现的蔬菜,比喻初生的嫩芽或未经锻炼的新人。
掉头(diào tóu)的意思:改变方向,回头
度世(dù shì)的意思:度过一生,度过人生
结屋(jié wū)的意思:指人们聚集在一起,共同修建房屋。比喻众人合力共同完成一项工作或实现一个目标。
精神(jīng shen)的意思:指人的意志力、毅力和精神状态。
老僧(lǎo sēng)的意思:指年老的佛教僧人,也用来形容年纪大的人。
料理(liào lǐ)的意思:处理、安排事物;做饭菜。
了知(le zhī)的意思:了解、知道
留客(liú kè)的意思:指待客人或留宾客住下来不走。比喻用好的条件和服务留住客人。
模糊(mó hu)的意思:形容事物不清晰、不明确,不容易辨认或理解。
木神(mù shén)的意思:指树木精神,比喻对树木有特殊感情,或以树木为象征的神灵。
能解(néng jiě)的意思:能够解决问题或难题。
山情(shān qíng)的意思:指山区的风土人情,也可用来形容人的情感或心情。
神工(shén gōng)的意思:指非常高超的技艺或工艺,超乎常人的技术能力。
笙竽(shēng yú)的意思:形容音乐不协调,不和谐。
生性(shēng xìng)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天生的本质、性格或特点。
识远(shí yuǎn)的意思:识别远方的人或事物。
世法(shì fǎ)的意思:指世间的法律、规则和制度。
松声(sōng shēng)的意思:指松树风吹时发出的声音,比喻文人雅士的吟咏声音。
他山(tā shān)的意思:指别人的经验和见解,可以作为自己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土木(tǔ mù)的意思:指建筑工程。
西湖(xī hú)的意思:西湖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座著名湖泊,因其美丽的风景而被称为“人间天堂”。西湖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美丽的景色或令人心醉的环境。
盐豉(yán chǐ)的意思:比喻细小琐碎的事情或微不足道的东西。
意识(yì shí)的意思:意识是指人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认识能力,也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觉察和理解。
远始(yuǎn shǐ)的意思:指事物开始时与最后的结果或发展方向相差很远。
云衢(yún qú)的意思:云彩般的繁华热闹的街道。
众生(zhòng shēng)的意思:指所有的生命,包括人类和其他动物。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游览烟霞洞的经历,以及对其中长老的赠言,充满了自然与禅意的融合。诗中以“檐角挂钱江,掉头失西湖”开篇,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读者的视线从繁华的都市景象转向幽静的自然风光,营造出一种由喧嚣转入宁静的氛围。
“意识远始明,近山转模糊”,通过视觉上的远近对比,暗示了心灵的净化过程,远处的景物清晰可见,而近处的山峦则变得模糊,象征着心灵的清明与外界的混沌之间的区别。
“入洞探雨窟,结屋通云衢”,描述了深入洞穴探索的过程,以及在洞内建造房屋与外界相连的情景,隐喻了在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和与世隔绝的修行生活。
“老僧不说佛,清与山同臞”,点出了长老的形象,不谈佛法,却与山林融为一体,体现了禅宗中“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态度。
“了知众生性,料理食与居”,表达了长老对世间众生的理解与关怀,不仅关注物质生活的安排,更深入理解人性的本质。
“精神到盐豉,土木神工俱”,将精神层面的修为比作盐豉,比喻其虽是日常之物,却蕴含着深厚的力量;同时,也赞美了自然界的造化,无论是泥土还是木材,都蕴含着神奇的创造力。
“移坐得山情,留客锄春蔬”,展现了长老邀请客人共享自然之乐,不仅提供美食,还亲自下田劳作,体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我佛至悲苦,度世愿已虚”,表达了对佛教慈悲精神的反思,指出度世的意愿可能因现实的复杂而显得无力或空洞。
“师能解世法,但取近者娱”,强调了长老能够理解世俗法则,并从中找到乐趣,体现了超脱与入世的平衡。
“耳中万松声,味之成笙竽”,将自然的声音比作音乐,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和内心的愉悦。
“他山自晴雨,吾归寻敝庐”,最后两句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接受与适应,以及回归简单生活的愿望,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对禅宗思想的探讨,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充满了哲理意味和艺术美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