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谓与龙比,恨不头角生。
聒乱我不寐,每夕但欲明。
草根(cǎo gēn)的意思:指普通人民,特指社会底层的人群。
出缩(chū suō)的意思:形容人在困境或危险面前失去勇气,退缩不前。
聒乱(guō luàn)的意思:指声音喧嚣、杂乱无序,形容场面或环境吵闹不安。
龙蟠(lóng pán)的意思:形容山势、河流等蜿蜒曲折,如龙蛇盘旋。
龙鸣(lóng míng)的意思:指龙吟虎啸,形容声势浩大、威力强大的声音。
蝼蝈(lóu guō)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微不足道、无足轻重。
蚯蚓(qiū yǐn)的意思:指人贪图小利,不思进取,缺乏上进心和勇气。
人情(rén qíng)的意思: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
容畜(róng chù)的意思:容忍、容纳。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头角(tóu jiǎo)的意思:指年轻人崭露头角,展现出的才华和能力。
相助(xiāng zhù)的意思:互相帮助、相互援助。
憎恶(zēng wù)的意思:极度厌恶、非常憎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蚯蚓》,通过对蚯蚓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独特感悟。首句“蚯蚓在泥穴,出缩常似盈”,形象地刻画了蚯蚓在土壤中活动的情景,其进退自如,看似充满生机。接下来,“龙蟠亦以蟠,龙鸣亦以鸣”运用比喻,将蚯蚓与龙相提并论,表达其自视甚高,渴望得到更高的地位或认可。
然而,“自谓与龙比,恨不头角生”揭示了蚯蚓的困境,它虽然自比龙,却无法拥有龙的威严和显赫,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或同类的某种无奈和遗憾。接着,“蝼蝈似相助,草根无停声”通过蝼蛄的叫声,暗示了周围环境对蚯蚓的冷漠,即使有同伴,也无法改变其被忽视的命运。
最后两句“聒乱我不寐,每夕但欲明”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绪,蚯蚓的嘈杂声使他难以入眠,他渴望理解与认同,希望在世间找到自己的位置。全诗以自然界的生物为载体,寓言式地反映了人世间的不公和个体的挣扎,体现了梅尧臣深沉的人生哲思。
嘤嘤黄鸟鸣,莫莫柔桑黝。
行行抱懿筐,掺掺出素手。
长条手难扳,卑枝钩可取。
摘迟蚕苦饥,姑嫜望来久。
惟愿茧如山,缫丝易升斗。
号寒固未免,输官安敢后。
输官庶有馀,染丝作长绶。
萧关夫戍还,黄金印县肘。
髯君画梅若天造,冰雪肝肠屡倾倒。
骑驴曾上燕南道,骂人不识梅花好。
囊空无钱遂归蚤,把酒对花心懆懆。
夜半歌呼发酒狂,纵说花王被花恼。
江南三月春风颠,柳絮梨花不堪扫。
雪罨枝梢颇缀繁,那似山中昔怀抱。
忆君誓不委露草,若欲寻之畏行潦。
闻道关门空读书,十年不见今应老。
羌笛吹时不下来,而今正合穷幽讨。
君不闻咸平处士骨枯槁,白鹤翩翩度瑶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