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长安(cháng ān)的意思:指安定、稳定的局面或地方
迟回(chí huí)的意思:迟延回来。
东海(dōng hǎi)的意思:指东方的大海,也泛指东方。
对仗(duì zhàng)的意思:指事物相互对立、相互矛盾,形成鲜明的对比。
寒色(hán sè)的意思:指颜色冷淡、阴冷无光的样子。
还家(huán jiā)的意思:指离开家乡一段时间后归来。
回意(huí yì)的意思:回意指的是回想往事,回忆过去的意思。
恋阙(liàn quē)的意思:形容人对官位、权势等追求不已,贪恋权位。
漫灭(màn miè)的意思:全面毁灭,彻底消失
疏草(shū cǎo)的意思:疏草指的是清理杂草,比喻排除杂念、除去障碍,使事情顺利进行。
象魏(xiàng wèi)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外表和内在不相符合。
鱼竿(yú gān)的意思:鱼竿是指钓鱼的工具,用来表示以渔夫的职责和工作态度为榜样,以及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不断努力。
羽檄(yǔ xí)的意思:指用鸟羽制成的檄文,代表着传递军令或战争消息的重要性。也用来形容传递消息迅速、远播的意思。
沾襟(zhān jīn)的意思:指关系密切,受到影响或连累。
重衾(chóng qīn)的意思:指夫妻同枕而眠,共同度过一生的意思。
中天(zhōng tiān)的意思:指太阳高悬在天空中央,形容光明照耀、非常明亮。
- 鉴赏
这首《长安秋思》由明代诗人游朴所作,描绘了秋日长安的萧瑟景象与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首句“柳瘁槐疏秋已阴”,以“柳”和“槐”的凋零,暗示秋天的来临,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秋已阴”则进一步强调了季节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阴郁情绪。
接着,“长安寒色薄重衾”,通过描述长安城的寒气透过厚重的被褥,直接触碰肌肤,形象地表现了秋夜的寒冷,同时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冷清。
“鸡声落月还家梦”,鸡鸣声打破了宁静的夜晚,仿佛是诗人归家的呼唤,但“落月”暗示现实与梦境之间的界限,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象魏中天恋阙心”,“象魏”是古代宫殿前的高台,象征权力与威严,此处借指朝廷。诗人虽身处长安,却心系朝廷,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眷恋。
“东海鱼竿思放艇,西凉羽檄欲沾襟”,诗人想象自己在东海边垂钓,而在西凉之地,战事紧急的消息如羽檄般传来,使他心绪难平。这两句既展现了诗人的闲适与淡泊,又揭示了他对时局的关注与忧虑。
最后,“怀中疏草将漫灭,对仗迟回意转深”,诗人怀中的稀疏草木即将消失,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而“对仗迟回意转深”则表明诗人思考的深度与时间的悠长,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长安秋思》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秋日长安的复杂心境,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五鼓
夜枕回远梦,北窗觉微明。
遥知扶桑曲,万顷摇光晶。
江海已瀺灂,鱼龙俱震惊。
大哉阳德敏,顷刻周四溟。
天星黯馀照,林飙飒先声。
栖鸟不安巢,世务新营营。
阳德固主动,与物皆流行。
君子法天时,燕居尝夙兴。
流火感隙驹,翰音伺鸡鸣。
焚香奉真祠,篝衣寻六经。
夜气犹未晓,神观则愈清。
力省功或倍,心虚思弥精。
道要处戒定,自伐如刀兵。
书绅以自劝,因之遗友生。
早行
客兴谓已旦,出视见落月。
瘦马入荒陂,霜花重如雪。
海风吹万里,两耳冻几脱。
岁晏已苦寒,近北尤凛洌。
况当清晓行,溯此原野阔。
笠飞带绕颈,指强不能结。
农家烟火微,炙手粗可热。
岂能迂我留,而就苟且活。
仰头视四宇,夜气亦渐豁。
苦心待正昼,白日想不阙。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