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消夏词(其三)》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期的诗人郑国藩所作,描绘了一幅夏日午后,主人静享雅致生活的场景。
“镇日留香不捲帘”,开篇即点明了夏日午后,室内弥漫着香气,主人并未卷起窗帘,可能是为了保持室内的清凉与静谧,或是为了更好地欣赏窗外的景致。这里的“香”不仅指自然界的花香,也暗含了主人内心世界的芬芳与高雅。
“安排韵事斗叉尖”,“韵事”指的是富有情趣和艺术感的事物或活动,如品茶、赏画、抚琴等,而“斗叉尖”则可能是指在这些活动中追求极致、力求完美的精神状态。这句话形象地展现了主人在夏日里精心安排的雅致生活,追求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
“儿童识得閒中趣”,通过儿童的视角,进一步深化了夏日悠闲生活的主题。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也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或许是在树荫下嬉戏,或是静静地观察周围的世界,这反映了生活的多样性和普遍性,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
“宝鸭烟微仔细添”,“宝鸭”在这里可能是指一种用于熏香的器具,其烟雾轻柔细腻。“仔细添”则体现了主人对细节的关注与呵护,即使是在夏日消暑的闲暇时光,也不忘营造出一种温馨、舒适且充满仪式感的氛围。这一细节描写,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细腻,充满了生活的诗意。
综上所述,《消夏词(其三)》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艺术气息与生活情趣的夏日午后场景,展现了主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享受,同时也传递出一种平和、宁静的生活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饮马长城窟行
北风日以骄,野草日以萧。
远望长城道,长城不可到。
君为天上人,妾若浊水尘。
水流去复还,妾岂长红颜。
胡马知北风,塞雁知冬雪。
欲归天路遥,音书仅不绝。
书中何所将,问其还故乡。
上言加餐饭,下言增衣裳。
长思终无益,行役在战场。
王子乔
王子乔,骑龙跨鹤干云霄。
骑龙跨鹤干云霄,下游来,王子乔。
玉为衣,羽为裳,蓬莱洞见金银光。
广城为介绍,吹笙引见轩辕皇。
吭节七十二城中,下视尘界三千霜。
稽首圣人前致词,侑以紫芝荐琼卮,我主万年寿无期。
答黄编脩士明送游勾漏
粤台何高高,上列珠树林。
林深巢好鸟,当风振瑶音。
宫律中韶濩,清声谐商金。
合奏明堂响,裁作游仙吟。
歌来众山和,飘飘入云岑。
朝挹葛洪袖,暮披广成襟。
攀涉不觉苦,途迂岂惮寻。
自余抱夙尚,慨世多升沉。
不读壮游赋,安知故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