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贫驱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
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吾亦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所作的《二月二日遂宁北郊迎富故事》。诗中,诗人通过对比贫与富两种境遇,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感慨。"才过结柳送贫日"描绘了刚刚送别贫困的日子,而"又见簪花迎富时"则展示了人们紧接着就投入到迎接财富的热闹场景。诗人指出,贫者难以摆脱贫困的压力,富者似乎被财富驱使,让人不禁思考贫富之间的追逐与无奈。
"贫如易去人所欲"表达出人们对贫穷的渴望离去,而"富若可求吾亦为"则流露出对财富的向往,暗示了社会普遍的价值取向。然而,"里俗相传今已久"揭示了这种追求富裕的传统习俗由来已久,"谩随人意看儿嬉"则以略带讽刺的口吻,批评人们过于轻易地随波逐流,只顾眼前欢愉,忽视了生活的本质。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贫富观念的复杂态度,以及对人们行为背后的深层反思。
琳畹琼妃,瑶台金母,当年曾驾蟾蜍。
因披玉册,还御五云车。
絓去庐江锦帨,闺房秀、早被霞裾。
淮西路,春城千骑,夫婿上头居。
五花裁作诰,香奁百琲,总是珍珠。
看平头擎履,编齿吹竽。
献得龙泥旧简,传经后、莫问居诸。
闲相视,山桃片片,飞满玉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