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故相赠侍中广平公挽辞三首·其二》
《故相赠侍中广平公挽辞三首·其二》全文
宋 / 张方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不与椿龄远,先伤棣萼零。

宸章怀旧德,惠节入新铭。

后世名教当朝典刑

东维跨箕尾,一化本同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与(bù yǔ)的意思:不互相交流或接触

宸章(chén zhāng)的意思:指皇帝的诏书或旨意。

椿龄(chūn líng)的意思:椿龄指的是指年龄很大,已经到了耄耋之年。

当朝(dāng cháo)的意思:指在权力中心担任职位,特指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

棣萼(dì è)的意思:形容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典刑(diǎn xíng)的意思:指法律规定的刑罚。

东维(dōng wéi)的意思:东方的威严或势力。

后世(hòu shì)的意思:指将来的世代或后代。

化本(huà běn)的意思:指将书本翻开,使之展开;也比喻事物展示出本来的面貌。

怀旧(huái jiù)的意思:怀念过去的时光或人物。

旧德(jiù dé)的意思:指老一代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

名教(míng jiào)的意思:名教是指有名望的教育家或名师的教诲。

一化(yī huā)的意思:指将某种事物或观念转化、统一为同一种状态或标准。

重典(zhòng diǎn)的意思:指法律严明,执行严厉,不偏不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方平为故相赠侍中广平公所作的挽辞之一。通过对“不与椿龄远,先伤棣萼零”这两句的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怀念之情。“椿龄”常用来比喻长寿,这里暗示逝者虽已离世,但其影响深远,如同长青之树,永存于人心。“棣萼”则借用了《诗经》中的典故,象征兄弟情深,此处表达了对逝者与亲人间深厚情感的惋惜。

接下来,“宸章怀旧德,惠节入新铭”两句,诗人通过回忆逝者生前的美德,以及对其逝世后留下的纪念,表达了对逝者人格魅力的敬仰和对其精神遗产的珍视。这不仅是对逝者的缅怀,也是对其高尚品德的传承与弘扬。

“后世推名教,当朝重典刑”则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强调了逝者在道德教育和社会治理方面的贡献。后世推崇其名教,意味着他的思想和行为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朝重视其法度,表明他在法律制度建设上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最后,“东维跨箕尾,一化本同灵”两句,以天文学的视角,将逝者的生命比作星空中的星辰,无论是在过去还是未来,都永远闪耀着光芒。这里的“东维”指的是东方的星区,“箕尾”则是指箕宿的尾巴,象征逝者虽已离去,但其精神和影响力如同星辰般永恒存在,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

整体而言,这首挽辞深情地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与敬仰,同时也传递出一种超越生死的精神传承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道德、亲情和宇宙观的独特理解。

作者介绍

张方平
朝代:宋

(1007—1091)应天宋城人,字安道,号乐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举茂才异等科,复中贤良方正科。历知昆山县,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历知谏院,论建甚多,主与西夏讲和。累进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数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反对任用王安石,极论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师致仕。既告老,而论事益切,于用兵、起狱尤反复言之。卒谥文定。有《乐全集》。
猜你喜欢

杂兴

不似张苍作瓠肥,衰颜白发就昏痴。

近来终日扃柴户,静看微风过竹枝。

(0)

石希孟寄示赋论甚佳有未尽善处辄为涂改因成小诗寄之

寄我雄文丽且新,冰寒于水岂无因。

故将丹粉画西子,要见浓涂淡墨人。

(0)

谢送酒

刺豹朝淋血,烹龙莫泣脂。

分君新瓮盎,及我旧鸱夷。

竹叶供浮蚁,春风入朵颐。

扶衰拜嘉惠,时复一中之。

(0)

哀夏孝女

射生户,北山有虎何不射。

岂不闻夏家有女年十五,随父樵薪入山坞,父行在前忽遭虎。

女见父伤奋不惧,号泣逐之为虎语。

逐之不已虎反顾,弃其父□衔女去。

人言其父死亦苦,我言最苦是其女。

想女失父逐虎时,眼不见虎惟见父。

射生户,我今重告汝。汝之生,岂无父与母。

勿谓官差尚犹豫,被尔甲兮张尔弩,况虎杀害人多天已怒。

呜呼,虎害人多天若怒,天又何必使渠生下土。

(0)

初秋閒记园池草木五首·其五

玉菡化生稚子,碧枝视现声闻。

马齿任藏汞冷,鸿头自胜硫温。

(0)

甲辰人日病中吟六言六首以自嘲·其六

壮岁喜新节物,老来惜旧年华。

病后都卢不问,家人时换瓶花。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王铚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