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景·其一小水细通池》
《春景·其一小水细通池》全文
宋 / 刘辰翁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过雨山泉润,悠悠小水同。

未嫌来脉细,更与曲池通。

花径频违湿,苔沟暗入丛。

却看萍破碧,未觉叶流红

涧壑千枝曲,乾坤一镜中。

所嗟瓜地远,不得连筒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得(bù dé)的意思:不能,禁止,不允许

花径(huā jìng)的意思:指花园中的小径,也用来比喻短暂的快乐或美好时光。

涧壑(jiàn hè)的意思:形容山谷或峡谷的深远险峻。

连筒(lián tǒng)的意思:指一连串的事物或事件连续不断地发生。

流红(liú hóng)的意思:指衣服或布料因为颜色不牢固而染红。

乾坤(qián kūn)的意思:指天地宇宙,泛指世界万物。

曲池(qǔ chí)的意思:指人的心思隐秘、不容易被察觉。

山泉(shān quán)的意思:形容山中清澈的泉水,也用来比喻纯洁无邪的心灵。

小水(xiǎo shuǐ)的意思:小水指的是雨水或细小的水流。在成语中,小水常用来形容雨量很小或水流很细弱。

一镜(yī jìng)的意思:指一瞥、一眼、一瞬间的时间。

悠悠(yōu yōu)的意思:形容时间长久、漫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山泉滋润下的春日景色,细腻而生动。诗人以“过雨山泉润,悠悠小水同”开篇,巧妙地将雨水与山泉相联,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接着,“未嫌来脉细,更与曲池通”,展现了小水流淌的自然之美,即使细流也愿意与曲折的池塘相连,体现了自然界中细微之处的和谐与联系。

“花径频违湿,苔沟暗入丛”,进一步描绘了雨后花径上的湿润景象和苔藓沟渠的隐蔽生长,通过“频违湿”和“暗入丛”这两个词,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和复杂多变。最后,“却看萍破碧,未觉叶流红”,则以动态的画面收尾,展现了水面浮萍的破绿和树叶未见变红的情景,暗示着春天的温柔与渐进。

“涧壑千枝曲,乾坤一镜中”,将视线从局部扩展到整个自然景观,用“千枝曲”形容山涧的蜿蜒曲折,与“一镜中”的广阔天地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叹。最后一句“所嗟瓜地远,不得灌连筒”,则以个人情感收束,表达了对远离瓜地无法使用连筒灌溉的遗憾,既体现了对农事的关注,也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春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同时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刘辰翁

刘辰翁
朝代:宋   字:会孟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生辰:1233.2.4—1297.2.12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词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风格取法苏辛而又自成一体,豪放沉郁而不求藻饰,真挚动人,力透纸背。作词数量位居宋朝第三,仅次于辛弃疾、苏轼。代表作品《兰陵王·丙子送春》《永遇乐·璧月初晴》等。
猜你喜欢

七言·其五十八

谁识寰中达者人,生平解法水中银。

一条拄杖撑天地,三尺昆吾斩鬼神。

大醉醉来眠月洞,高吟吟去傲红尘。

自从悟里终身后,赢得蓬壶永劫春。

(0)

游云居寺赠穆三十六地主

乱峰深处云居路,共蹋花行独惜春。

胜地本来无定主,大都山属爱山人。

(0)

忆元九

渺渺江陵道,相思远不知。

近来文卷里,半是忆君诗。

(0)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六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0)

青龙寺昙璧上人兄院集

高处敞招提,虚空讵有倪。

坐看南陌骑,下听秦城鸡。

眇眇孤烟起,芊芊远树齐。

青山万井外,落日五陵西。

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

(0)

望江怨

东风急,惜别花时手频执。

罗帏愁独入,马嘶残雨春芜湿。

倚门立,寄语薄情郎,粉香和泪泣。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翁文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