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然忽成悟,风吹隔窗竹。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夜 坐 喜 晏 伯 谦 谈 禅 明 /方 太 古 海 月 未 出 山 ,清 宵 起 灯 烛 。草 坐 偕 道 流 ,谈 禅 畅 幽 独 。云 岩 一 何 深 ,心 远 境 自 足 。泠 然 忽 成 悟 ,风 吹 隔 窗 竹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出山(chū shān)的意思:离开山林,进入社会活动;指人从隐居状态中走出来,重新投入社会。
道流(dào liú)的意思:指道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沿着一定的轨迹或规律进行。
灯烛(dēng zhú)的意思:形容非常暗淡或者非常微弱。
海月(hǎi yuè)的意思:指月亮在海中倒映的景象,比喻虚幻、不实际的事物或人。
泠然(líng rán)的意思:形容心境宁静、冷静自若的样子。
谈禅(tán chán)的意思:指讨论禅宗思想或进行禅宗修行的对话或交流。
心远(xīn yuǎn)的意思:心灵宽广,胸怀远大
一何(yī hé)的意思:表示程度或数量之大,常用于修饰形容词或动词。
幽独(yōu dú)的意思:形容人处于幽静孤独的境地
远境(yuǎn jìng)的意思:指远方的地方或境地。
云岩(yún yán)的意思:比喻高耸入云的岩石,形容山势险峻。
自足(zì zú)的意思:指自己满足于现状,不再追求更多的东西。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方太古的《夜坐喜晏伯谦谈禅》描绘了夜晚静谧的场景。首句“海月未出山”以海上升明月未照山头的景象,渲染出夜晚的宁静和期待。接着,“清宵起灯烛”点明诗人与朋友晏伯谦在深夜点燃灯火,准备进行深沉的交谈。
“草坐偕道流”写出了他们席地而坐,如同修行者般简单而专注,暗示着此次对话的禅意氛围。“谈禅畅幽独”进一步强调了他们对佛法的探讨,享受着独自冥想的愉悦。诗人通过“云岩一何深”暗喻禅理的深远和不易领悟,而“心远境自足”则表达了心境超越物质环境,达到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最后两句“泠然忽成悟,风吹隔窗竹”以自然界的微风吹动窗外竹叶的声音,寓言般地传达出一种顿悟的瞬间,仿佛心灵得到了解脱,与自然和谐共处。整体上,这首诗以景入情,通过夜坐谈禅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禅修的热爱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陈侗同年知陕俯
上书乞江淮,得请临关河。
所得非所愿,亲友或相诃。
丈夫志四方,所遇常逶迤。
况当国西屏,形胜古来多。
昆渠涌北郭,华岳垂东阿。
羌虏昔未平,驿骑如飞梭。
间谍诗出没,关梁苦谁何。
尔来一清净,西望多麦禾,魏绛方和戎,先零正投戈。
秦人释重负,道路闻行歌。
便当卧斋合,次第除网罗。
时时一啸咏,未用勤催科。
诸孤寄吴越,食口如雁鹅。
时分橐中金,何必手自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