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黑(bái hēi)的意思:指事物的正反两面,事物的真相或本质。
表功(biǎo gōng)的意思:指出于虚荣心或为了取得别人的认可而夸耀自己的成就或功绩。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长存(cháng cún)的意思:永久存在,长期保持
风雨(fēng yǔ)的意思:风雨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困难、艰险的境遇或艰苦的环境。
共传(gòng chuán)的意思:共同传播,共同传承
好古(hào gǔ)的意思:对古代事物或传统价值观念有着浓厚兴趣和追求,崇尚古风古韵。
黑分(hēi fēn)的意思:指人对别人或集体的不公正评价或打压。
煌煌(huáng huáng)的意思:形容光彩照人,辉煌壮丽。
家祖(jiā zǔ)的意思:家族的祖先,家族的起源。
碣石(jié shí)的意思:指古代用于标记地界的石碑,比喻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立场。
今人(jīn rén)的意思:指现在的人,也可指当代人。
精意(jīng yì)的意思:指精心思考和用心经营的意思,也可以表示用心和用意。
纠错(jiū cuò)的意思:指纠正错误、改正差错。
刻石(kè shí)的意思:形容言行坚定不移,像刻在石头上一样不可改变。
冥寞(míng mò)的意思:形容心情沉闷、寂寥无人的状态。
乃是(nǎi shì)的意思:表示某个事物或情况的确实、不容置疑。
秦家(qín jiā)的意思:指秦朝的家族或后代,也泛指权贵家族。
缺讹(quē é)的意思:缺少错误或谬误
世人(shì ré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所有的人。
石表(shí biǎo)的意思:指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意志。
殊悬(shū xuán)的意思:形容情况或结果非常不确定或危险。
苔藓(tái xiǎn)的意思:形容事物长时间不被整理或照顾而显得陈旧、破败。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逶迤(wēi yí)的意思:曲折、蜿蜒。
炜煌(wěi huáng)的意思:形容光彩灿烂,光芒耀眼。
相纠(xiāng jiū)的意思:相互纠缠、争斗
形数(xíng shù)的意思:形状和数量。
悬隔(xuán gé)的意思:指人的情感、关系或事物的联系中出现不稳定、不确定的情况。
云云(yún yún)的意思:表示列举或者等等的意思。
周宣(zhōu xuān)的意思:形容人言辞高妙,能够广泛宣传,深入人心。
祖龙(zǔ lóng)的意思:祖龙指的是祖先的龙,比喻非常伟大、威严的人物或事物。
- 注释
- 周宣:周朝的宣王,即姬静,周厉王之子。
大猎:大规模的狩猎活动。
岐之阳:岐山的南面。
炜煌煌:形容光彩鲜明。
石如鼓形:石头形状像鼓。
风雨缺讹:风化和雨水侵蚀,使字迹残缺不全。
苔藓涩:苔藓覆盖,显得粗糙。
濡纸:用湿润的纸张拓印石刻。
相纠错:字体互相缠绕,错综复杂。
史籀:周代的书法家,被认为是大篆的创始人。
天地间:世间。
世冥寞:世间的人们对这件事了解甚少。
秦家祖龙:指秦始皇,祖龙是他的自号。
碣石之罘:古代地名,秦始皇曾在那里刻石纪功。
李斯迹:李斯的书法遗迹,他是秦朝丞相,擅长小篆。
殊悬隔:差别很大,相差甚远。
- 翻译
- 周宣王在岐山之南举行盛大的狩猎活动,他刻石记功,光彩照人。
石头像鼓的形状,总数约有十块,历经风雨侵蚀,字迹模糊,苔藓丛生。
如今人们用湿纸拓印出这些文字,敲击清扫后黑白分明。
打开满卷,却发现难以辨认,如同惊动了潜藏的虫蛇,云烟缭绕。
字体曲折蜿蜒,相互交错,原来是周宣王的大臣史籀所作。
一部书留存在这天地之间,深邃的意境长久地存在于世间,无人知晓。
秦始皇也曾经刻石,如碣石、芝罘,那些是李斯的手迹。
世人喜好古代文化,这些石刻仍被共同传承,但与周宣王的石刻相比,差异显著。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周宣王时期大猎活动的壮观场景,并刻石以纪念此功绩。诗中的“岐之阳”指的是古代的一处地名,周宣王在这里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狩猎活动,而后人为了传颂这段历史,将其记载于石碑上。
“刻石表功兮炜煌煌”一句,通过“炜煌煌”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的辉煌和庄严。诗中提到的“石如鼓形数止十”,说明这些刻有文字的石碑呈鼓形状,有十块之多,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石碑受到了风雨侵蚀,文字符号变得模糊不清。
接下来的“今人濡纸脱其文,既击既埽白黑分”一句,表明后人为了复原这些古代文字,不仅要使用特殊的方法(如用湿纸覆盖在石上以复制字迹),还要经过细致的观察和研究,以区分那些已经变得模糊不清的墨色。
随后的“忽开满卷不可识,惊潜动蛰走云云”则描绘了当人们终于揭晓古文时,那种激动人心的情景。虽然这段文字难以辨识,但它所承载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却是巨大的。
最后,“喘逶迤,相纠错,乃是宣王之臣史籀作”表明这些刻石和记载都是由周宣王的臣子史籀所创作。而“一书遗此天地间,精意长存世冥寞”则强调了这份历史记录不仅仅是对过去的一个传承,更是能够穿越时空,永存于后世的文化瑰宝。
韦应物在诗中还提到了秦朝祖龙刻石和李斯留下的碣文,这些都是古代重要的历史遗迹。通过“世人好古犹共传”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这些历史文物的珍视和传承,而“持来比此殊悬隔”的表述,则是在强调这些文化遗产之间存在的差异与独特性。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于中国古代狩猎活动和刻石文化的深切理解,也反映出他对历史记载传承的重视,以及对于不同朝代文物间差异性的敏锐洞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水龙吟·其四题瓢泉
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
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
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
料当年曾问,饭蔬饮水,何为是、栖栖者。
且对浮云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
苍颜照影,故应流落,轻裘肥马。
绕齿冰霜,满怀芳乳,先生饮罢。
笑挂瓢风树,一鸣渠碎,问何如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