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哀痛(āi tòng)的意思:极度悲伤和悲痛。
北伐(běi fá)的意思:指中国历史上对北方进行军事进攻,特指国共两党合作进行的反对北洋政府的军事行动。
和亲(hé qīn)的意思:指两个国家或势力之间通过婚姻联姻来达成和平、友好的关系。
胡马(hú mǎ)的意思:指匈奴的马,也用来比喻野蛮而难以控制的人或事物。
谏臣(jiàn chén)的意思:指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诚臣子,特指能够勇敢地向君主提出忠言的臣子。
谋国(móu guó)的意思:为国家谋划策略,筹谋国家大事。
纳谏(nà jiàn)的意思:纳谏指的是接受忠告或建议。它表示一个人能够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接纳正确的建议并加以实施。
圣心(shèng xīn)的意思:指人心纯洁、善良、无私的状态。
实德(shí dé)的意思:指实际的道德品质或实际的道德行为。
丝纶(sī lún)的意思:形容文笔纤细娴熟,诗文细腻动人。
天灾(tiān zāi)的意思:指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旱灾等。
听纳(tīng nà)的意思:指聆听并接受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王师(wáng shī)的意思:指帝王的军队,也泛指强大的军队。
修实(xiū shí)的意思:修身:修养自己的品德和行为;齐家:管理好家庭;治国:治理国家;平天下:使天下太平。表示一个人要从修身、齐家、治国做起,才能使天下太平。
罪己(zuì jǐ)的意思:自己承认自己的过错,自责自己的错误。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严羽所作的《有感六首》中的第二首,主题围绕着对国家时局的深切忧虑与反思。诗中表达了对天灾人祸的哀痛,以及对君主自我反省的期待。同时,诗人也对过去的北伐行动表示了肯定,但对胡马(可能象征外敌)仍然南侵表示了无奈与担忧。
首联“哀痛天灾日,丝纶罪己深”开篇即点明了诗人面对天灾人祸时内心的悲痛与对君主自我谴责的深切感受。这里的“丝纶”原指君主的诏令,此处借指君主自身,表达了诗人对君主在面对国家危难时应承担的责任与自省的期待。
颔联“王师曾北伐,胡马尚南侵”转折至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现实情况的对比。这里提到的“王师”指的是国家军队,“北伐”可能是指历史上某次针对北方敌人的军事行动,而“胡马南侵”则暗示当前局势依然严峻,敌人并未被彻底击败或驱逐。
颈联“谋国知谁计,和亲岂圣心”进一步深化了对国家策略的思考。诗人质疑当前的策略是否有人能提出有效的计策,同时也对“和亲”这一外交政策提出了疑问,似乎认为这并非符合国家长远利益的决策。
尾联“愿闻修实德,听纳谏臣箴”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期望。他希望君主能够通过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来改善国家治理,并且愿意倾听谏臣的意见,以实现国家的真正繁荣与稳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对理想治国之道的追求,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和平与强盛的热切期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