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愁叹(chóu tàn)的意思:形容非常忧虑或悲伤,心情沉重。
催科(cuī kē)的意思:催促学习,督促进步。
德政(dé zhèng)的意思:指政府或统治者以道德为准则,依法治国,为民众谋利益的政治措施和行为。
丰年(fēng nián)的意思:指农作物丰收的年景,也用来形容事业或生活充满丰富和富裕的状态。
赫赫(hè hè)的意思:形容声势浩大、威风凛凛的样子。
何用(hé yòng)的意思:没有什么用处或者价值。
蛮貊(mán mò)的意思:形容人野蛮无礼,举止粗鲁。
民食(mín shí)的意思:指百姓的饮食,也表示人民的生活状况。
如斯(rú sī)的意思:如此,这样
叹息(tàn xī)的意思:
[释义]
(动)〈书〉叹气。
[构成]
动宾式:叹|息
[例句]
说到伤心处;她叹息不止。(作谓语)
[同义]
叹气田里(tián lǐ)的意思:指人们在耕种、种植等农田里的活动。
为政(wéi zhèng)的意思:指担任政府职务,治理国家。
信行(xìn xíng)的意思:指言行一致,言出必行,做事诚实守信。
凶年(xiōng nián)的意思:指年景不好,灾害频发的年份。
政本(zhèng běn)的意思:指政治的根本,也指政治的基础。
忠信(zhōng xìn)的意思:忠诚信义,指对事业、国家或朋友等保持忠诚和诚信的品质。
- 翻译
- 丰收之年容易推行政策,灾荒之年更易显现德行。
政策的本质在于公平征税,而德行则能确保人民有饭吃。
即使蛮貊之地的人也会行忠诚诚信之事,田野间充满了忧虑和叹息。
这样的德政已经足够,何必追求显赫的名声呢。
- 注释
- 丰年:丰收之年。
政:政策。
凶年:灾荒之年。
德:德行。
拙催科:公平征税。
足民食:确保人民有饭吃。
蛮貊:边远地区的人。
田里:田野。
祇:只。
赫赫:显赫。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呈赵常德四首(其三)》。诗中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思考。诗人认为,在丰收之年,政治管理相对容易,因为人民富足;而在饥荒之年,人们更需要仁德的施政,以确保基本的生活保障。他指出,政府应当以百姓的生计为重,即使在偏远地区也能体现忠诚与信义,而不仅仅是追求显赫的名声。诗的核心在于强调德政的重要性,而非表面的荣耀。整体风格质朴,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关注民生、倡导德政的儒家理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商州王使君
衔命南来会郡堂,却思朝里接班行。
才雄犹是山城守,道薄初为水部郎。
选胜相留开客馆,寻幽更引到僧房。
明朝从此辞君去,独出商关路渐长。
酬秘书王丞见寄
相看头白来城阙,却忆漳溪旧往还。
今体诗中偏出格,常参官里每同班。
街西借宅多临水,马上逢人亦说山。
芸阁水曹虽最冷,与君长喜得身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