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丁卯感秋》
《丁卯感秋》全文
明 / 李云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中丞鹊丘旧登坛,一剑霜飞绝漠寒。

汉帅岂堪蕃将代,军容争遣内臣观。

居人夜傍长榆泣,胡马秋嘶白草残。

道是令公远窜,凭谁免胄阵前看。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草(bái cǎo)的意思:白草意为雪中的草,形容坚强不屈的品质。

登坛(dēng tán)的意思:指升迁到高位或高级职位。

胡马(hú mǎ)的意思:指匈奴的马,也用来比喻野蛮而难以控制的人或事物。

居人(jū rén)的意思:指人们在某个地方居住、生活。

军容(jūn róng)的意思:指军队的容貌和仪表,也泛指军队的整体形象。

令公(lìng gōng)的意思:指官职高、地位尊贵的人。

马秋(mǎ qiū)的意思:指马力强盛、奔跑迅猛的秋天。

免胄(miǎn zhòu)的意思:免去战争中的战士们所穿的盔甲,比喻不必承受辛苦和危险。

内臣(nèi chén)的意思:指在朝廷中担任高官职位、享有权力的官员。

远窜(yuǎn cuàn)的意思:指迅速跑得很远或远离原地,形容逃跑或逃离的情况。

中丞(zhōng chéng)的意思:指官职居中的官员,也泛指在某个群体或组织中地位居中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凄凉景象与历史的沧桑变迁。首联“中丞鹊丘旧登坛,一剑霜飞绝漠寒”以“中丞”指代高官,暗示其曾在此地立下赫赫战功,而“一剑霜飞绝漠寒”则渲染出战场的冷酷与遥远,仿佛那把剑在沙漠的寒风中闪烁着冰冷的光芒。

颔联“汉帅岂堪蕃将代,军容争遣内臣观”对比了汉朝将领与异族将领的不同待遇,表达了对汉朝将领被异族取代的无奈与不满,同时也暗含了对朝廷内部权力斗争的讽刺。

颈联“居人夜傍长榆泣,胡马秋嘶白草残”描绘了一幅边疆夜晚的凄凉画面,居住在边疆的人们在长榆树旁哭泣,而胡马在秋天嘶鸣,背景是枯萎的白草,营造出一种悲凉与荒凉的氛围。

尾联“道是令公今远窜,凭谁免胄阵前看”则点明了主题,暗示了令公(可能是指某位重要人物)被流放的命运,无人能为其在战场上披甲出征,表达了对这位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边塞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的命运,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权力的更迭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常,具有深刻的历史反思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李云龙
朝代:明

李云龙,字烟客。番禺人。少补诸生,负奇气,一时名士多严事之。绌于遇,以赀游国学,卒无成。走塞上,客东莞袁崇焕所。时崇焕总制三边,威名大震,云龙在幕参其谋。既而崇焕死,遂为僧,称二严和尚。明亡,不知所终。著有《雁水堂集》、《啸楼前后集》、《遗稿》、《别稿》行世。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二、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李云龙诗,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手抄本《啸楼诗集》为底本,参校以广东省地方文献馆民国铅印本《啸楼集》及清温汝能《粤东诗海》。
猜你喜欢

芭蕉雨.与张月娟姊雨夜夜话

并坐虚窗意切。有谁来解得、同心结。

一粟灯花明灭。可奈对著愁人,将愁怎说。

人生浑似梦蝶。看乌兔飘瞥。只一例收场、还分别。

正谁到、断肠时,惊听雨滴丛蕉,风摇片铁。

(0)

疏影.水仙,同若绮妹作

兰闺深窅。正画帘不卷,烟篆低袅。

整日相看,玉骨娉婷,清绝小窗晴晓。

陈王曾识凌波步,想一样、盈盈娇小。

是谁将、倩影移来,化作一枝香草。

为忆深宫旧事,杜鹃啼血后,幽恨多少。

洗净铅华,展尽芳心,只有闲愁未了。

孤根已分随冰雪,莫更被、东风吹老。

算幽香、肯让梅花,耐得十分寒峭。

(0)

调笑令.初秋闻雁

萧瑟。萧瑟。蝉噪夕阳黄叶。西风凉卷罗帏。

乍见长空雁飞。飞雁。飞雁。引起乡心无限。

(0)

点绛唇.秋晓

雾敛云收,乱风拂拂生杨柳。鸟啼莺奏。

帘幕寒重透。镜影棱棱,自觉新来瘦。双眉皱。

颦残翠岫。玉颜难如旧。

(0)

浪淘沙.春望

红萼吐林花。望断天涯。迟迟旭影转窗纱。

莺唤梦魂惊睡起,宝髻初斜。拾翠倦乘车。

苕递春赊。东风玉马响檐牙。

无限幽怀谁可语,诉与韶华。

(0)

齐天乐

绕城暮鼓传山院,幽怀倍教凄听。

麝帕频抛,犀帷怯展,独守残夏难寝。

灯昏穗冷,便睡鸭常薰,懒移琴枕。

忆谱新歌,销魂索和唱幺令。

年年杜鹃怅旅,柳梢颦瘦了,浑减娇靓。

细字偿卿,修途阻我,束绢叮咛烦赠。重帘皱影。

盼淡淡银河,一湾波定。雾幌迎辉,艳红围曙景。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