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敢(bù gǎn)的意思:不敢指一个人因为害怕而不敢做某件事情。
苍生(cāng shēng)的意思:指百姓、人民或广大民众。
高位(gāo wèi)的意思:指在职位、地位或社会等方面处于较高的地位。
鳏寡(guān guǎ)的意思:指丧偶或丧失配偶的人。
寒饥(hán jī)的意思:指贫穷和饥饿。
俊乂(jùn yì)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才华横溢。
可知(kě zhī)的意思:可以知道,能够了解或明白的意思。
末季(mò jì)的意思:指某个时期的最后阶段或最后一段时间。
贫士(pín shì)的意思:指贫穷的人,也可用来形容贫困、困顿的境况。
贫民(pín mín)的意思:指贫穷的人民。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穷奇(qióng qí)的意思:指极端贫穷的人或事物,形容极度困苦或贫瘠。
畎亩(quǎn mǔ)的意思:指田地、农田。
贪欲(tān yù)的意思:
◎ 贪欲 tānyù
[greed;avarice;rapacity] 无休止地求取陶渔(táo yú)的意思:指人们在平凡的生活中,能够以乐观的态度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保持心情愉悦,从而取得成功。
无遗(wú yí)的意思:没有遗漏,没有遗忘
野贤(yě xián)的意思:指没有受过正规教育或没有官方任命,却有很高的才能和智慧的人。
有如(yǒu rú)的意思:形容某物或某人与另一物或另一人非常相似或相仿,如同一样。
元恺(yuán kǎi)的意思:元恺是一个形容人情淡泊、不喜欢争斗的成语。
在野(zài yě)的意思:指某人或某团体失去权力、地位或职位,不再处于掌权的地位,而是在社会上处于边缘或被排斥的状态。
- 注释
- 畎亩:田间,指田野劳动。
贤无遗:贤德之人一个也不遗漏。
贫士:极度贫困的士人。
鳏寡:老而无偶或寡妇。
俊乂:才德出众的人。
贪欲:过度的贪婪和欲望。
元恺:古代贤臣,比喻有德行的人。
寒饥:寒冷和饥饿。
苍生:百姓,泛指社会大众。
- 翻译
- 陶渔在田野间兴起,贤德之人无所遗漏。
世间难道有真正的贫困士人?贫穷的百姓几乎不存在。
孤寡之人也不敢欺侮,优秀的人才由此显现。
末世风气贪婪欲望强烈,高官显位却多有困厄之事。
像元恺那样的贤者,怎能不遭受寒冷和饥饿。
寒冷和饥饿是士人的常态,百姓的苦难实在令人悲叹。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贤能的隐者在田野间耕作,生活自给自足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比现实社会中的贫士与隐者的生活,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批判和不满,以及对高洁生活理想的向往。
“陶渔起畎亩”开篇便描绘出一幅田园牧歌式的宁静生活图景,其中“陶渔”指的是隐逸之士,而“起畎亩”则意味着他们亲手耕作,自给自足。接下来的“在野贤无遗”,强调了这位隐者的高尚品德和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贫士”却成为常态,连普通民众也难以摆脱贫困。这从“世岂有贫士,贫民且无之”两句可见一斑。这里的“岂”字用来表达疑问,同时含有一种反诘,强调了社会对贫苦人群的忽视。
诗中的“鳏寡不敢侮,俊乂斯可知”则是说,即便是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这位隐者也保持着高洁的人格,不被世俗所玷污。而“末季尚贪欲,高位多穷奇”一句,则批判了当时那些身居高位却仍旧贪婪无厌的官员。
接下来,“有如元恺者,岂不寒与饥”两句,提到了历史上的贤士元恺,他宁愿忍受寒冷和饥饿,也不愿意屈服于不义之财。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元恺那样的高尚品质的赞颂。
最后,“寒饥士之常,苍生良足悲”两句,则是总结全诗的主题,反映出在那个时代,贫困和饥饿成为了知识分子和贤士们的常态,这种现象令人感到深切的悲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张季长少卿饰庵,名取告词云"学足以自饰
吾友张饰庵,学到贲上白。
真贲初非文,至饰亦无色。
君看瑄玉姿,岂借青黄饰。
宝气不自中,白虹贯空碧。
饰庵隐岷岭,英名震京国。
鲁论感凤叹,春秋辩麟获。
孝庙聘丘园,有来校坟籍。
光皇访忠贤,再起贰卿棘。
未应两朝旧,不侍九重侧。
训词揭昭回,圣意深记忆。
盍归赞人文,小却犹讲席。
未要从子真,带月耕岩石。
王式之直阁不远千里来访野人,赠以佳句,次
君才陆海与潘江,句里芒寒万丈长。
雪碗冰瓯翻笔墨,锦机绣假出肝肠。
王家龙凤重英特,谢砌芝兰让耿光。
相国登庸衣钵在,郎君努力续前芳。
微雨,玉井亭观荷
猛雨打万荷,怒声战秋鼙。
水银忽成泓,一泻无复遗。
不如微雨来,翠盘万珠玑。
荷翻珠不落,细响密更稀。
清如雪触窗,三更梦闻时。
语君君不信,对境当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