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彼此(bǐ cǐ)的意思:互相;相互之间
代谢(dài xiè)的意思:指生物体内物质的转化过程,也用来比喻事物的变化或发展。
洞庭(dòng tíng)的意思:指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未来发展趋势。
独卧(dú wò)的意思:独自一人躺卧。
多思(duō sī)的意思:指一个人思考问题时思虑周密,考虑全面。
非所(fēi suǒ)的意思:非所指的意思是不属于某个范畴或不在某个范围之内。
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椒兰(jiāo lán)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美丽、姿态优雅。
稂莠(láng yǒu)的意思:指品质良莠不齐,好坏参半。
凉飔(liáng sī)的意思:形容风吹过来的感觉凉爽。
茅檐(máo yán)的意思:指房屋的屋檐,也用来比喻贫困困苦的生活环境。
能无(néng wú)的意思:能力无限,无所不能。
凄其(qī qí)的意思:形容悲伤、凄凉的样子。
驱车(qū chē)的意思:指乘车前往某地。
四时(sì shí)的意思:四季,指一年四个季节的循环变化。
所宜(suǒ yí)的意思:适合,合适
庭柯(tíng kē)的意思:指人的品行或道德修养,比喻一个人的家庭教育。
无为(wú wéi)的意思:指不做事、不行动、不作为的状态。
无乃(wú nǎi)的意思:表示事情的结果出乎意料,与预期相反。
行迈(xíng mài)的意思:指行走、前进的步伐。
一时(yī shí)的意思:一小段时间内,暂时的。
远行(yuǎn xíng)的意思:指离开家乡或原地去远方旅行、出使、出征等。
章甫(zhāng fǔ)的意思:指人的仪表端庄、举止得体。
中道(zhōng dào)的意思:指在两个极端之间寻求平衡和妥协的做法。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鏊创作的《和林见素次苏子卿见寄之韵四首》中的第三首。诗中描绘了诗人驾车远行,途中内心生疑的情景,表达了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与反思。
首句“驱车远行迈”,描绘了诗人驾车踏上旅途的画面,充满了前行的决心与勇气。接着,“中道忽自疑”一句转折,揭示了在旅途中,诗人内心的疑惑与犹豫,展现了人在追求目标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自我质疑。
“章甫资之越,无乃非所宜”两句,运用典故,以“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比喻正统或传统,暗示诗人对于自己所走之路是否符合内心真正追求的疑问。通过“资之越”(越地,这里泛指远方),表达对远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思考,同时也暗含着对自身行为是否恰当的反思。
“凉飔撼庭柯,絺绤已凄其”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象,凉风摇动着庭院中的树木,穿着薄衣的人感到寒意,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伤,以及对旅途艰辛的体悟。
“归来洞庭野,茹糗勿复辞”表达了诗人归家的渴望,即使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也愿意接受,体现了对家庭与生活的眷恋之情。
“椒兰亦已变,稂莠能无滋”两句,以植物的生长变化来比喻世事的变迁,暗示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个人命运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保持内心纯净、不被外界杂草(比喻不良影响)侵扰的期望。
“四时纷代谢,彼此各一时”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万物的更替,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与机遇,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把握机会。
最后,“独卧茅檐下,无为浪多思”表达了诗人希望远离纷扰,静心生活的心愿,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去思考过多、未能及时行动的反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旅途、自然、社会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内心平静与生活实际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七月十有五夜一再梦故舒州使君侍御公宛如平生且于其案间得若纸若缯者一沓皆公所书或印者翻之有如帜者三有曰苛政曰赃吏忘其一焉问傍立者以何所用云始朝议欲遣公为某使故建此云觉而赋诗四绝·其四
梦回始觉死生分,愁咏江东日暮云。
安得分明再如昨,并须示我玉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