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得巧(de qiǎo)的意思:
(1).谓得其巧妙。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发难得巧意气麤,讙声四合壮士呼。”
(2).古时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月光下以五彩丝缕穿七孔针或九尾针,先成者谓之得巧。 唐 祖咏 《七夕》诗:“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月试看看。”又,妇女以小蜘蛛安置盒内,次日看它结网之状,若网丝密而圆正,亦谓之得巧。参阅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蛛丝卜巧》、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七夕》。参见“ 乞巧 ”。底事(dǐ shì)的意思:底事指底细、真相、内情。表示了解事情的真相或内幕。
纷纷(fēn fēn)的意思:形容事物多而杂乱,众多的样子
嫁衣(jià yī)的意思:指女子出嫁时所穿的婚纱。
今夕(jīn xī)的意思:今天晚上
女伴(nǚ bàn)的意思:女性伴侣或陪伴的女性朋友
乞巧(qǐ qiǎo)的意思:指女子在七夕节这天向织女乞求巧巧手,以增加自己的巧艺。
天孙(tiān sūn)的意思:指君主的后代或王室的子孙。
衣裳(yī shang)的意思:指衣服,也可用来形容衣着。
银潢(yín huáng)的意思:形容物体发出明亮的光芒,像银一样闪耀。
装点(zhuāng diǎn)的意思:用美化的手法来装饰或点缀事物,使其更加漂亮或吸引人。
嫁衣裳(jià yī shang)的意思:指女子出嫁时穿的婚纱。
- 注释
- 天孙:织女,古代神话中纺织女神。
银潢:银河,古人认为是天上的河流。
女伴:女子们。
乞巧:乞求纺织技巧或智慧,旧时七夕节习俗。
成底事:有什么用处。
祇堪:只能够。
装点:装饰。
嫁衣裳:出嫁时穿的衣服。
- 翻译
- 织女今晚正渡过银河
众多女子忙碌地乞求智慧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国传统节日七夕(又称乞巧节或七姐妹)之夜的场景。天孙即织女,传说中她与牛郎相爱,但因违背天条只能在每年的七夕这一天与牛郎相会。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这段神话爱情故事的赞美和向往。
"今夕渡银潢",意指织女即将乘云过潇潇之水(即银河,现实中的银河是牛郎与织女相隔的天河)与牛郎相会。"女伴纷纷乞巧忙"则描写了人间女子在这一特殊之夜里模仿织女乞求智慧和手艺的忙碌场景。
接着两句"乞得巧多成底事,祇堪装点嫁衣裳"表达了人们通过乞巧不仅希望获得技艺,更寄托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特别是对于未婚女子来说,她们通过乞巧这一传统活动,希望能够早日找到如意郎君,编织幸福的家庭生活。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既描绘了神话中的浪漫爱情,也反映了人间对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是一篇充满诗意和文化韵味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