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遇(bù yù)的意思:没有遇到好机会或好运气。
当令(dāng lìng)的意思:适时、合时宜
风船(fēng chuán)的意思:形容言行轻浮、不踏实。
可能(kě néng)的意思:有可能发生或存在的事物
履霜(lǚ shuāng)的意思:履行艰难的任务或冒险的行动。
木铎(mù duó)的意思:指人的心地善良,慈悲为怀。
蓬岛(péng dǎo)的意思:蓬岛指的是一个虚幻的、不存在的地方。用来形容事物的虚幻或不切实际。
岂非(qǐ fēi)的意思:难道不是,岂非表示对某种事实或判断的反问,表达出否定的意思。
随缘(suí yuán)的意思:顺从自然的安排,不强求,顺其自然。
通宵(tōng xiāo)的意思:通宵指整夜不睡,彻夜不眠。
幸是(xìng shì)的意思:表示庆幸、感慨事情的结果好,与“幸好”意思相近。
杏坛(xìng tán)的意思:指古代文人在杏树下讲学或议论文艺之地。
于菟(yú tú)的意思:指某人或某事物在特定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不得体或不恰当。
中野(zhōng yě)的意思:中间、中途、中间地带。
煮石(zhǔ shí)的意思:煮石是一个比喻,意思是做无用功、白费力气。
-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属于次韵赠答之作,题为《次韵赠道士汪庭芝二首(其一)》。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命运的接受与顺应,以及对于学问的追求和希望。
“鸤鸠不遇岂非天”一句,设定了一种宿命论的思想框架,即便是高飞的鸤鸠(一种大雕)也不得不承认这是天意。接着,“斗谷于菟亦偶全”则表明了诗人面对困境时仍能保持完整的人格和精神。
“中野履霜宁怨命”中的“中野”,可能指的是人生的旅途或内心的世界;“履霜”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积累。诗人表达了即使在严酷的环境下,也不怨恨自己的命运。
“通宵煮石且随缘”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了诗人的心态,即便是在黑夜中煮着冷硬如石的心,也要顺其自然,不强求结果。
“此身幸是无还有”表达了一种淡然与释怀,认为自己已没有更多的欲望和执着。而“所学当令后胜前”则是诗人对于知识追求的态度,即希望自己的学习能够随时间推移而日益精进。
最后两句,“肯复杏坛闻木铎,可能蓬岛问风船。”这里的“杏坛”,可能指的是道教的祭坛或修炼之地;“木铎”则可能是寺庙中的击钟。诗人表达了愿意回到那种宁静的环境中去聆听生命的节奏。而“蓬岛问风船”则是一种对自由和解脱的向往,希望能够像在海上漂泊的小舟那样,询问着命运的风向。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示了他对于生命、学问以及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