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招不来,红鹤挥不去。
长松受秽死,乃以红鹤故。
恶者自恶,吾何为而怒?去自去耳,吾何驶而追?
吾岂厌喧而求静,吾岂好丹而非素?
汝谓松死,吾无依焉,吾方舍阴而坐露。
白鹤(bái hè)的意思:白鹤是指白色的鹤,比喻高飞远翔、神态悠然的样子。
北山(běi shān)的意思:北山指的是北方山岭,比喻高山或偏僻的地方。
不来(bù lái)的意思:不来表示不到、不来参加或不来实现某种行动或结果。
长松(cháng sōng)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行为正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坚强。
道人(dào ren)的意思:道人指的是修行道德修养的人,也可以指道德高尚的人。
何为(hé wéi)的意思:指询问某事物的真正含义或定义。
何妨(hé fáng)的意思:没有必要担心或阻止,表示无妨。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
可恶(kě wù)的意思:指令人憎恶、讨厌的事物或行为。
来自(lái zì)的意思:指事物的来源、起源。
山道(shān dào)的意思:山间的小道,也指行路艰难。
自美(zì měi)的意思:自我陶醉于美好的事物或外貌。
自来(zì lái)的意思:自从以前到现在一直如此,自然而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观感与哲思。开篇“白鹤声可怜,红鹤声可恶”两句,通过对比白鹤和红鹤的声音,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倾向,白鹤的叫声令人感到悲凉,而红鹤则让人生厌。接下来的“白鹤招不来,红鹤挥不去”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难以企及和对烦恼事物难以摆脱的无奈。
然后,“长松受秽死,乃以红鹤故”一句,将自然界的变化(长松之死)归咎于不受欢迎的事物(红鹤),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失望和无力感。这也暗示着诗人可能面临的人生困境和情感挫折。
北山道人的话语,从“美者自美,吾何为而喜?”到“吾岂厌喧而求静,吾岂好丹而非素?”一段,是对世间万象的超然态度。诗人似乎在说,无论是美好还是恶劣,都不必过分介意,因为一切皆有其自性,不需由个人情感所左右。这也反映出诗人的一种超脱和达观。
最后,“汝谓松死,吾无依焉,吾方舍阴而坐露”则表明了诗人面对失去依托的现实(松树之死),选择了放弃舒适的隐蔽(舍阴)而勇敢地面对自然(坐露)。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一种顺应,更是一种精神状态的写照。
整首诗通过对白鹤和红鹤的描绘,以及北山道人的话语,展现了苏轼内心的宁静与豁达。他既不为美好之事而喜悦,也不为恶劣之物而生怒,而是选择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平和。这首诗也体现了宋代文学中“藏露”的审美观念,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寄寓个人情感和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