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向何方去,太湖西复西。
风传孤磬远,松偃旧房低。
北寺(běi sì)的意思:指人离开原来的地方,到了陌生的环境中,感到孤单寂寞。
驳犀(bó xī)的意思:指反驳别人的错误观点,批驳谬误。
风传(fēng chuán)的意思:指消息传得很快,迅速传开。
浮杯(fú bēi)的意思:指人生短暂,应珍惜时间。
何时(hé shí)的意思:何时表示询问时间,问什么时候。
鸡啼(jī tí)的意思:指黎明时分,鸡鸣声传遍大地,象征新的一天开始。
木鸡(mù jī)的意思:指无知无能的人,也形容声音低沉而不响亮。
太湖(tài hú)的意思:形容事物巨大、广泛、广阔。
重听(zhòng tīng)的意思:指对已经听过的事情或知识再次倾听,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唐肃的《吴中送僧》,通过对僧人离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对僧人生活的向往。首句“师向何方去”表达了对僧人的询问和对未知路途的关切,接着“太湖西复西”暗示了僧人行踪的遥远,以及诗人目送他渐行渐远的身影。
“风传孤磬远”通过风声将孤磬的声音传得悠远,形象地刻画出僧人在寂静山林中的修行生活,以及诗人对这种清寂生活的想象。“松偃旧房低”进一步描绘了僧人的居所环境,松树低垂,寓示着岁月静好。
“暖榻常留兔,浮杯不驳犀”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意象,表达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物质欲望的淡泊。“暖榻留兔”意味着僧人与动物为伴,生活简朴,“浮杯不驳犀”则暗示他不追求世俗的奢华。
最后两句“何时城北寺,重听木鸡啼”,诗人期盼着有一天能再次回到城北的寺庙,聆听那熟悉的木鸡报晓声,表达了对僧人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深深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以景寓情,富有禅意,展现了诗人对僧人生活的理解和向往。
金乌既坠漏箭频,城头月挂银粼粼。
流光照我四座宾,赠我以酒歌阳春。
忆昔瑶台会群真,云璈玉磬俱列陈。
既讽丹箓复清论,天花四散萦我身。
于此一别沦海滨,宿缘未断旋谪尘。
厄满二九始缔姻,桃花绕洞空白云。
白鹤怨我未返轮,灵台郁结思未伸。
庸知鸾驭俄相亲,际此良夜逢故人。
留连莫惜倾玉樽,须臾展我眉上颦。
从此碧落与清津,时修尺一通雁鳞。
何当解缚重作邻,淡扫蛾眉朝紫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