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览惬余游,庶与道者遇。
老僧持贝多,字字声缘悟。
藏经一万卷,闻见皆忘心。
《游华藏寺》【明·秦燢】客行秋山初,遥向丛林驻。群峰一雨凉,殿角归云度。周览惬余游,庶与道者遇。诸象吐毫光,林籁生巾履。老僧持贝多,字字声缘悟。松门太湖开,万顷晴波注。凫翳点烟青,世界恒沙聚。何为般若舟,念此招提路。空岩涤禅心,幽坂杂花布。言归迷下方,斜晖挂祇树。山僧静修地,僻在南山岑。细餐伊蒲塞,洗钵寒涧浔。藏经一万卷,闻见皆忘心。时扫石龛卧,袈裟挂藤阴。嗟余慕方外,虑为尘俗侵。秋风生虚壑,落日钟磬深。花散灵岩雨,僧唱梵天音。何当参慧业,顷刻消烦襟。从来支公辈,元度得追寻。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69167c6934682780613.html
般若(bō rě)的意思:指智慧、智慧的根源。也用来形容人的智慧深厚。
禅心(chán xīn)的意思:指心境宁静,思维清晰,能够保持冷静和专注的状态。
尘俗(chén sú)的意思:指世俗纷扰、繁琐的事物或生活。
丛林(cóng lín)的意思:指密集的树木、灌木丛生的地方,也用来比喻纷杂复杂的事物。
从来(cóng lái)的意思:表示事物的常态、习惯或一贯的状态。
梵天(fàn tiān)的意思:指佛教中的天界,也可用来形容非常高远的境界或者非常美好的事物。
烦襟(fán jīn)的意思:形容内心焦虑、烦闷,情绪不安。
方外(fāng wài)的意思:方外指的是离开尘世纷扰的世外桃源,也可以表示远离俗世,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风生(fēng shēng)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风度翩翩,举止优雅。
归云(guī yún)的意思:指事物回归本源,恢复原状或原始状态。
寒涧(hán jiàn)的意思:形容非常寒冷的河谷或山谷。
毫光(háo guāng)的意思:指非常微小的光亮。
何为(hé wéi)的意思:指询问某事物的真正含义或定义。
何当(hé dāng)的意思:何时;什么时候
恒沙(héng shā)的意思:指数量极大,无法计数的沙子。
花布(huā bù)的意思:形容事物花纹繁复,五颜六色。
慧业(huì yè)的意思:指聪明智慧的才业或工作。
袈裟(jiā shā)的意思:指佛教僧人穿的衣服,也用来比喻假装虔诚或伪装自己。
静修(jìng xiū)的意思:静心修行,专心修炼
客行(kè xíng)的意思:指客人的出行或旅行。
老僧(lǎo sēng)的意思:指年老的佛教僧人,也用来形容年纪大的人。
林籁(lín lài)的意思:指山林中的鸟鸣声,也泛指美妙的音乐声。
灵岩(líng yán)的意思:指人才出众,有非凡的才能和智慧。
落日(luò rì)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色暗下来,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结束。
南山(nán shān)的意思:指的是南方的山,也可泛指高山。
蒲塞(pú sāi)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仪态丑陋不堪。
晴波(qíng bō)的意思:指晴朗的天气和平静的波浪,形容景色美丽、天空明朗、水面平静。
顷刻(qǐng kè)的意思:极短的时间;瞬间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扫石(sǎo shí)的意思:扫除障碍物或不利因素,使事情顺利进行。
山僧(shān sēng)的意思:指隐居山林的僧人,比喻远离尘嚣,修身养性的人。
山岑(shān cén)的意思:形容山势陡峭高耸。
生巾(shēng jīn)的意思:指维持生活所需的收入或财物。
世界(shì jiè)的意思:指在世界上无人能敌。
石龛(shí kān)的意思:石龛是指供奉神像或佛像的石制龛子,比喻有才华或有学问的人被人们所推崇和尊敬。
松门(sōng mén)的意思:指门户松散,不严密。
太湖(tài hú)的意思:形容事物巨大、广泛、广阔。
万顷(wàn qǐng)的意思:指面积广阔,辽阔无垠。
闻见(wén jiàn)的意思:指听到或知道消息、传闻。
下方(xià fāng)的意思:指在某个位置的下面或下面的方向。
斜晖(xié huī)的意思:夕阳斜照。
虚壑(xū hè)的意思:形容山谷深幽,幽静而空旷。
岩雨(yán yǔ)的意思:形容雨点像岩石一样密集而猛烈。
言归(yán guī)的意思:指说话归纳到一起,总结出结论或回答问题。
伊蒲(yī pú)的意思:指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一雨(yī yǔ)的意思:指一场雨,也可引申为一次变革或一次重大事件。
雨凉(yǔ liáng)的意思:形容雨后空气清新凉爽。
余慕(yú mù)的意思:对某人或某事物深深地怀念和思念。
招提(zhāo tí)的意思:招募、征集
支公(zhī gōng)的意思:指出使人明白事理的人或事物。
钟磬(zhōng qìng)的意思:比喻音乐和声音的美妙动听。
周览(zhōu lǎn)的意思:周围观察,仔细察看周围的事物。
追寻(zhuī xún)的意思:努力寻找、追求。
伊蒲塞(yī pú sāi)的意思:形容人的举止态度高傲自大,不可一世。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华藏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和佛教精神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秋天山林的宁静与美丽。
首句“客行秋山初,遥向丛林驻”,诗人独自一人在秋天的山中行走,最终停驻在一片丛林之中,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宁静的氛围。接着,“群峰一雨凉,殿角归云度”描绘了雨后山峰的清凉景象,以及云朵缓缓从寺庙的角落飘过,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
“周览惬余游,庶与道者遇”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旅行的满足感,同时也期待能遇到修行的僧人,寻求心灵的交流与启迪。接下来的“诸象吐毫光,林籁生巾履”则通过自然界的光影变化和声音,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和谐与神秘。
“老僧持贝多,字字声缘悟”描绘了一位老僧手持贝叶经书,诵读的声音仿佛能让人领悟佛法的真谛。这不仅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庄严,也表达了诗人对智慧与精神追求的向往。
“松门太湖开,万顷晴波注”描绘了开阔的湖面,与松林相映成趣,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接下来的“凫翳点烟青,世界恒沙聚”则通过水鸟和烟雾的描绘,暗示了世界的广阔与复杂。
“何为般若舟,念此招提路”表达了诗人对于如何达到智慧彼岸的思考,以及对佛教修行之路的探索。最后,“空岩涤禅心,幽坂杂花布”描绘了修行者在空寂的岩石前净化心灵,以及在幽静的小径上,花朵点缀着道路,象征着修行过程中的美好与挑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佛教精神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精神追求的渴望。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诗人传达了对和谐、宁静与智慧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圣朝思纪律,宪府得中贤。
指顾风行地,仪形月丽天。
不仁恒自远,为政复何先。
虚室唯生白,闲情却草玄。
迎霜红叶早,过雨碧苔鲜。
鱼乐翻秋水,乌声隔暮烟。
旧游多绝席,感物遂成篇。
更许穷荒谷,追歌白雪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