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杯酒(bēi jiǔ)的意思:指一杯酒,表示祝福或感慨之情。
边烽(biān fēng)的意思:边境上的烽火。比喻战争、冲突不断的边界地区。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惆怅(chóu chàng)的意思:心情郁闷、烦恼不安。
东流(dōng liú)的意思:指水向东流动,比喻事物顺利发展或人才向有权势的地方集中。
烽燧(fēng suì)的意思:指火炬和烽火,用以比喻战争和军事行动。
归去(guī qù)的意思:回到原来的地方,返回故乡。
几时(jǐ shí)的意思:表示时间的不确定,相当于“何时”。
江上(jiāng shàng)的意思:指在江河上,表示在江河之上或靠近江河的地方。
可堪(kě kān)的意思:值得称赞或夸奖,令人满意
乱离(luàn lí)的意思:指秩序混乱,无序分散。
片帆(piàn fān)的意思:指帆船在风力的推动下,向前行驶。
上行(shàng xíng)的意思:向上前进,指事物发展、进步或个人地位提升。
生涯(shēng yá)的意思:人的一生所从事的职业或事业。
时休(shí xiū)的意思:指适时休息或停止工作,以保持身心健康。
行人(xíng rén)的意思:指行走的人,泛指路人、过路人。
叶舟(yè zhōu)的意思:形容人的行为无可挑剔,像叶子般轻盈、优雅。
一叶(yī yè)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变化或转折。
政事(zhèng shì)的意思:指政治事务或政府事务。
仲宣(zhòng xuān)的意思:指中年人宣扬自己的优点或者自吹自擂。
仲宣楼(zhòng xuān lóu)的意思:指人们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和思维。
- 注释
- 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的烽火台。
行人:过客,旅客。
乱离:战乱,社会动荡。
水东流:象征时间流逝或情感消逝。
陶潜: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隐逸著称。
政事:政务,这里指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千杯酒:形容饮酒之多,表达陶渊明的逍遥态度。
张翰:三国时期吴国官员,以辞官归乡著名。
一叶舟:形容生活简朴或漂泊不定。
片帆:单薄的船帆,常用来象征远行的船只。
仲宣楼:汉代王粲(字仲宣)所登的楼,后常用以寄托思乡之情。
- 翻译
- 江边的烽火何时才能平息,江上的行人满头都是雪。
谁能相信战乱导致花儿也消失,只能令人惆怅地看着河水向东流去。
陶渊明政事繁忙却嗜酒如命,张翰的生活则像一片叶舟随波逐流。
如果有船只归去该多好,但又怎能承受再次倚靠仲宣楼的忧伤呢?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战乱时期的凄凉景象与个人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首句“江边烽燧几时休”表达了对战争结束的渴望,烽火是古代用于报警的信号,而“休”则意味着停止或平息,诗人在问何时战乱才能结束。紧接着,“江上行人雪满头”形象地描绘出寒冷与艰难的旅途,行人头顶的雪花似乎也映照出内心的凄凉。
第三句“谁信乱离花不见,只应惆怅水东流”中,“乱离花”比喻着战乱中被破坏的美好事物,如同花朵在风雨中难以幸免。诗人感叹这些美好的东西已经不再可见,内心充满了惆怅,而那不断向东流去的河水,则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接下来的两句“陶潜政事千杯酒,张翰生涯一叶舟”是对古代隐逸之士陶渊明(又称陶潜)与文人张翰的引用。陶渊明以其超脱世俗的态度著称,而张翰则以其孤独漂泊的生活状态而知名。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能在政治和个人困境中保持清醒、坚守己见之士的敬意。
最后,“若有片帆归去好,可堪重倚仲宣楼”表达了诗人对返回故土的渴望,以及想要再次依靠那座曾经登临过的“仲宣楼”,以此来回味往昔,寻找内心的安慰。这里的“片帆”象征着归途的希望,而“重倚”则是诗人对美好记忆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离乱以及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历史变迁的沉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仲宣楼落成和吴深源制参韵
巍楼耸立千仞壁,熊楚奇观此其一。
苍龙夭矫出一头,下瞰七泽乾坤浮。
平远献状呈几席,气势弹压东西州。
仲宣襟抱六合隘,生阅曹刘几成败。
当时徙倚落日边,岂计嘉名镇长在。
高谈犹想四座惊,好语意得由天成。
景升逝矣建安往,岂浊斯足清斯缨。
今朝我与群贤集,负景还能类前日。
斯楼者天台公,扬厉其谁会椽笔。
嗟今视昔后视今,君子思远而忧深。
运方济泰月在临,有如此水舟同心。
芳名起日炳若揭,老子婆娑众宾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