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四盐》
《十四盐》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雪中香色水中盐,夜夜看花味欲兼。

不是我来寒彻骨枉教人醉月明帘。

孤山影碎千丛玉,万里传持一素缣

几度因风聊寄赠,恐惊头白易生嫌。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彻骨(chè gǔ)的意思:指某种感触或影响极其深刻,达到骨子里,无法挥去的程度。

丛玉(cóng yù)的意思:指许多珍贵的玉石聚集在一起。

孤山(gū shān)的意思:指孤立的山峰或独立的山岭,也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社会中孤独无助。

看花(kàn huā)的意思:看花指目光不专注、注意力不集中,只顾观看花朵而忽略了其他重要事物。

山影(shān yǐng)的意思:指山的倒影,比喻事物的形象、影响。

素缣(sù jiān)的意思:素缣是指未染色的绢或布,比喻人纯洁无瑕。

枉教(wǎng jiào)的意思:白白地教导或劝告,形容劝告的话没有起到作用。

味欲(wèi yù)的意思:对美食的渴望和向往

香色(xiāng sè)的意思:指美好的色彩或香气。

夜夜(yè yè)的意思:夜晚连续的每一个晚上。

月明(yuè míng)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照耀的夜晚。

醉月(zuì yuè)的意思:形容人的情绪高亢,心情畅快,如痴如醉。

鉴赏

这首诗以“十四盐”为题,由明代诗人释函是所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首句“雪中香色水中盐”,以雪中的香气和水中的盐分并置,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纯净与高洁。接着,“夜夜看花味欲兼”一句,描绘了诗人夜晚赏花的情景,花的香气与味道交织在一起,仿佛能品尝到花的韵味,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极致追求和细腻感受。

“不是我来寒彻骨,枉教人醉月明帘”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诗人并非为了寻求寒冷而来到此地,而是为了在月光下享受那份宁静与美好。这里的“月明帘”可能象征着心灵的窗户或精神的寄托,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传达了对精神世界探索的渴望。

“孤山影碎千丛玉,万里传持一素缣”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孤山的倒影在水中破碎成千片玉石,而万里之外,素缣(一种质地柔软的丝织品)被传递,象征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跨越时空的界限,达到了深远的境界。

最后,“几度因风聊寄赠,恐惊头白易生嫌”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惜。诗人担心自己的赠予可能会引起对方的误解或不悦,尤其是当对方年华老去时,这种担忧更加深重。这句诗体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人际关系的敏感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入社

卜筑半村郭,犹欣隔市廛。

清风三径竹,碧月五湖船。

社结香山侣,诗摩大历贤。

明窗了无事,日扫衍波笺。

(0)

过东阿舆人能言曹子建葬处

天末云西一抹晴,鱼山草木气如生。

子桓石壮陵前马,未必舆儓识姓名。

(0)

避暑水月居

垂杨如幔鸟间关,唤起幽人午梦閒。

正是绿天清可掬,流阴初覆小盆山。

(0)

携馌云厂酌俞羡长王叔治赵文度得钟字

此夜疏灯共,居然惬素悰。

客怀宽纵酒,茶灶冷添松。

隔水鸣鱼棹,空林接梵钟。

醉看残月落,凉露湿芙蓉。

(0)

中秋烟雨楼望月

滮湖此夜月常满,游子数年才得还。

老去不谙新世路,醉中犹识旧家山。

波光潋滟浮青雀,桂影婆娑拥翠鬟。

最是横江羽衣客,数声清唳落人间。

(0)

哭徐子与先生

寂寞摛玄尚有亭,萧萧拱木若为听。

青萝自合依山鬼,下箬真疑坠酒星。

龙去尽埋丰狱剑,鹤归须唼太湖萍。

不堪门户风流远,泪洒斜阳石上铭。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陶宗仪 张吉 吴绮 杨公远 陈樵 韩驹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