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白昼(bái zhòu)的意思:白天、日间
怅望(chàng wàng)的意思:形容心情沮丧、失望、忧愁。
朝野(cháo yě)的意思:指朝廷和百姓,泛指国家政权和民众。
朝堂(cháo táng)的意思:指朝廷、官场,也指政治舞台。
楚天(chǔ tiān)的意思:指楚国的天子,也泛指君主或统治者。
飞递(fēi dì)的意思:迅速传递消息或物品。
冠裳(guān cháng)的意思:指穿上礼服或华丽的服饰,表示正式或庄重。
黄扉(huáng fēi)的意思:指官员就职时的黄纸扉页,意指官员的职位或身份。
金兰(jīn lán)的意思:形容兄弟情深,友谊深厚。
今朝(jīn zhāo)的意思:指现在、此时此刻。
翘首(qiáo shǒu)的意思:指仰望、期待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四海(sì hǎi)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广阔的天地。也表示四面八方、各个地方。
太平(tài píng)的意思:太平指的是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的状态,也可以表示和平、安宁的境地。
天子(tiān zǐ)的意思:指君主、皇帝,也用于比喻权力至高无上的人。
同利(tóng lì)的意思:共同获益,互利互惠。
昔日(xī rì)的意思:过去的日子;往日;以前
异方(yì fāng)的意思:
(1).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楚辞·天问》:“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 梅伯 受醢, 箕子 详狂?” 游国恩 纂义引 周拱辰 曰:“一切直数諫,不避葅醢;一不瞽不聋,託之佯狂。迹似异方,而忠国爱主之心则一也。”
(2).指异域;异国。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异方之乐,祗令人悲。”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蜀无兔鸽》:“异方禽兽,象出 南越 ,駞出北极,今皆育于中国,然不如本土之宜也。” 宋 曾巩 《厚卿子中使高丽》诗:“并使时推出众才,异方迎拜六城开。”
(3).指他乡;外地。 唐 杜甫 《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诗:“异方初艷菊,故里亦高桐。”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台省·行酖》:“盖食物初炽,入银器必变黝色,而按臣以法官孑身居异方……每疑下人进酖。”
(4).不同地方。 三国 魏 曹植 失题诗:“弃我交颈欢,离别各异方。”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一:“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5).特别的药方。 清 龚自珍 《以奇异金石文字拓本十九种寄秦编修扬州而媵以诗》:“异人延年无异方,能使寸田生异香。”紫阁(zǐ gé)的意思:紫阁是指紫色的楼阁,比喻高贵、华美的住所或宫殿。
坐朝(zuò cháo)的意思:坐朝指的是帝王在朝廷上执政或处理政务的意思。
太平天子(tài píng tiān zǐ)的意思:指自以为能够统治全天下,实际上却毫无能力或条件的人。
- 鉴赏
此诗《寄刑科罗给事近山先生》由明代诗人张天赋所作,通过诗句描绘了一幅理想中的盛世景象,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句“太平天子坐朝堂”,开篇即点明了国家的安定与繁荣,天子稳坐朝堂,象征着政权的稳固和治理的清明。接着“紫阁黄扉白昼长”进一步描绘了朝廷的庄严与威严,紫阁黄扉代表了皇宫的尊贵,白昼长则暗示着国家的昌盛与和平。
“四海共瞻尧日月,百年重睹汉冠裳”两句,运用了历史上的两个盛世——尧舜时期的天下大治和汉朝的强盛,表达了诗人对于当今盛世的赞美与向往,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长久繁荣的期盼。
“金兰昔日誇同利,朝野今朝恨异方”这两句,通过“金兰”这一比喻,形象地表达了昔日朋友间的深厚情谊,而“朝野恨异方”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因地理或政治原因而分离的遗憾与无奈。
最后,“翘首楚天徒怅望,一缄飞递入南昌”两句,诗人以自己的情感为线索,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翘首楚天,象征着对远方的无限期待与渴望;一缄飞递,则是通过书信传递思念之情,虽然无法亲自相见,但通过文字,情感得以跨越时空的限制,传达至友人所在之地。
整首诗通过对盛世景象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繁荣的自豪感和对远方友人的深切关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四时宫人图四首·其四
锦屏三面围绣床,沈香椅上凤褥光。
美人端坐袖双手,临眉半蹙愁夜长。
椅后一女摇白羽,一女执缨更回顾。
一女乌帽金缕衣,玉指纤纤携小女。
小女手挽大女腰,笑看孔雀双翠翘。
可怜美人独自坐,翠竹雪响风前梢。
钟山
平陆漫千里,兹山乃穹然。
犹怜布金地,未即辞喧阗。
岩液散珠琲,春冈走蜿蜒。
稍欣陟幽遂,登顿衣屡褰。路细石??,崖深竹娟娟。
洞扉剨开敞,峻峰指中天。
冥探历嵚崟,垂萝弱容牵。
碧潭隐光怪,华雨漂崇筵。
下睨飞鸟辈,茫茫但苍烟。
眇然玄圃期,凄凉云峤篇。
休驾将未能,惆怅春风前。
孔林图诗
峨峨尼山,蔽于鲁邦。笃生圣人,维民之纲。
尼山之下,有洙有泗。有蔚孔林,在泗之涘。
维彼圣人,教之诱之。凡厥有民,则而效之。
维彼圣人,覆之载之。凡厥有民,敬而爱之。
既诵其言,亦被其服。孰秣其马?于林之侧。
既诵其言,亦履其武。孰秣其马?于林之下。
六辔既同,周侯之东。荐之侑之,圣人之宫。
其音洋洋,其趋跄跄。其临皇皇,圣人允臧。
商氏图之,式昭其敬。载瞻载思,罔不由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