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痴人(chī rén)的意思:指愚蠢、糊涂的人。
当时(dàng shí)的意思: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的事情。
道人(dào ren)的意思:道人指的是修行道德修养的人,也可以指道德高尚的人。
非是(fēi shì)的意思:不是;并非
何物(hé wù)的意思:指某个人或事物的真实面目、本质;也可以用来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疑问、质疑。
具眼(jù yǎn)的意思:形容人有眼力,能够辨别事物的好坏、真伪等。
起因(qǐ yīn)的意思:事情发生的原因或根源。
情欲(qíng yù)的意思:情感无法自控,无法自拔
青天(qīng tiān)的意思:指晴朗明朗的天空,也可引申为没有障碍或压力的境地。
试看(shì kàn)的意思:试探观察,先行试试看。
世人(shì ré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所有的人。
问道(wèn dào)的意思:指探求真理、追求道德、智慧的行为。
因缘(yīn yuán)的意思:因缘指事物发生的原因和缘由。
有言(yǒu yán)的意思:有话要说或有意见要表达。
真性(zhēn xìng)的意思:真实、真诚的性格或品质。
- 鉴赏
此诗《书悟真篇答张太常二首(其二)》由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所作。诗中探讨了对“悟真”之理解与实践的深刻哲理,以及世俗情感与追求真理之间的冲突。
首句“误真非是《悟真篇》,平叔当时已有言”,借用《悟真篇》这一典故,指出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往往陷入误解,而早在先贤口中已有明示。这里的“平叔”可能指代的是古代的某位智者或先贤,暗示着古人对于真理的探索和理解。
接着,“只为世人多恋著,且从情欲起因缘”两句,揭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问题——对物质世界和情感的过度依恋,这成为人们难以摆脱的束缚,也是追寻真理道路上的一大障碍。诗人认为,正是这些世俗的情感和欲望,使得人们难以洞察事物的本质,迷失于表象之中。
“痴人前岂堪谈梦,真性中难更说玄”则进一步强调了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需要超越世俗的迷障,深入内心,探寻真正的自我。对于那些被世俗情感所蒙蔽的人而言,谈论关于真理和本性的深奥话题是徒劳无益的,因为他们的内心已经被欲望和幻象所占据。
最后,“为问道人还具眼,试看何物是青天?”诗人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提出了一种寻求真理的方法——向得道之人请教。通过这样的途径,或许能够拨开迷雾,看到真理的光辉,即“何物是青天”。这里“青天”象征着真理、纯净和自由,是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世俗情感与追求真理之间冲突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和真理追求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