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步摇(bù yáo)的意思:步履摇晃,行走不稳定。
步步(bù bù)的意思:逐步,一步一步地进行或发展。
不解(bù jiě)的意思:不理解、不明白
二乔(èr qiáo)的意思:指人的两种不同的性格或行为。
飞句(fēi jù)的意思:指言辞犀利,措辞精当,能够一语中的,一针见血地表达出意思。
风流(fēng liú)的意思:指人的品貌、言谈举止等方面优雅、有魅力。
见说(jiàn shuō)的意思:指被人传颂或议论,形容某人的名声或事迹广为人知。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频年(pín nián)的意思:频繁地、屡次地、连年地
时时(shí shí)的意思:不断、一直、时常
叹息(tàn xī)的意思:
[释义]
(动)〈书〉叹气。
[构成]
动宾式:叹|息
[例句]
说到伤心处;她叹息不止。(作谓语)
[同义]
叹气乌鹊(wū què)的意思:指人们在某个地方聚集,互相交流、讨论的场所。
新词(xīn cí)的意思:指新近出现的词语。
遥知(yáo zhī)的意思:通过远距离的观察和了解,得知事物的真相或情况。
吟鞭(yín biān)的意思:吟鞭是一个中国成语,指的是骑马行走时,悠闲地吟咏着诗歌,挥舞着马鞭。它形容人在自然环境中自由自在地吟咏,享受自己的世界。
玉唾(yù tuò)的意思:形容非常珍贵的东西被轻视或毁坏。
月费(yuè fèi)的意思:指每月的费用。
招邀(zhāo yāo)的意思:
亦作“ 招要 ”。邀请。 南朝 宋 谢惠连 《泛湖归出楼中翫月》诗:“輟策共駢筵,并坐相招要。” 唐 李白 《寄上吴王》诗之三:“洒扫 黄金臺 ,招邀青云客。” 宋 苏轼 《越州张中舍寿乐堂》诗:“高人自与山有素,不待招邀满庭户。” 清 陈廷敬 《施愚山见寄长歌和答》:“忆昔相逢客京輦,城南华径纷招要。” 叶敬常 《割云亭雅集》诗:“琼楼玉宇最高处,文酒招邀乐不支。”
只今(zhī jīn)的意思:此刻,现在
锥毛(zhuī máo)的意思:形容非常细小、微不足道。
醉帽(zuì mào)的意思:形容酒后失态、行为不当。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鹧鸪天·其二》。诗人以叹息起笔,表达了对自身生活困顿的感慨,虽然才华横溢,但物质条件不佳,只能用新词来表达对他人的祝贺,暗寓自己的不得志。接下来,他想象友人醉酒后的形象,帽子时常掉落,吟诗时步履蹒跚,生动描绘了友人的豪放不羁。
诗人自嘲自己如同“乾玉唾,秃锥毛”,意指才华虽在,却无法得到应有的赏识和重用,只能独自面对清冷的月色。最后,他特别赞赏友人作品中的“乌鹊南飞”之句,认为它富有深意,然而遗憾的是,这句佳作并未得到像“二乔”那样显赫人物的认可,暗示了人才的埋没。
整首诗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对友人的描绘,表达了对才华被忽视的无奈与对友人文学成就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讽刺和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满江红.卫生衡之寿
春色三分,犹未一、元宵才过。
行乐处、软红香雾,未收镫火。
杨柳梢头青尚浅,梅花萼底红初破。
待东风、吹绿满瀛洲,愁无那。无一物,为君贺。
歌我志,君须和。问人生底事,必须奇货。
好对青山倾白堕,休嗟事业违人些。
怕他时、富贵逼人来,妨高卧。
卖盐妇
卖盐妇,百结青裙走风雨。
雨花洒盐盐作卤,背负空筐泪如缕。
三日破铛无粟煮,老姑饥寒更愁苦。
道傍行人因问之,拭泪吞声为君语。
妾身家本住山东,夫家名在兵籍中。
荷戈崎岖戍吴越,妾亦万里来相从。
年来海上风尘起,楼船百万秋涛里。
良人贾勇身先死,白骨谁知填海水。
前年大儿征饶州,饶州未复军尚留。
去年小儿攻高邮,可怜血作淮河流。
中原封装音信绝,官仓不开口粮缺。
空营木落烟火稀,夜雨残灯泣呜咽。
东邻西舍夫不归,今年嫁作商人妻。
绣罗裁衣春日低,落花飞絮愁深闺。
妾心如水甘贫贱,辛苦卖盐终不怨。
得钱籴米供老姑,泉下无惭见夫面。
君不见绣衣使者浙河东,采诗正欲观民风。
莫弃吾侬卖盐妇,归朝先奏明光宫。
《卖盐妇》【元·乃贤】卖盐妇,百结青裙走风雨。雨花洒盐盐作卤,背负空筐泪如缕。三日破铛无粟煮,老姑饥寒更愁苦。道傍行人因问之,拭泪吞声为君语。妾身家本住山东,夫家名在兵籍中。荷戈崎岖戍吴越,妾亦万里来相从。年来海上风尘起,楼船百万秋涛里。良人贾勇身先死,白骨谁知填海水。前年大儿征饶州,饶州未复军尚留。去年小儿攻高邮,可怜血作淮河流。中原封装音信绝,官仓不开口粮缺。空营木落烟火稀,夜雨残灯泣呜咽。东邻西舍夫不归,今年嫁作商人妻。绣罗裁衣春日低,落花飞絮愁深闺。妾心如水甘贫贱,辛苦卖盐终不怨。得钱籴米供老姑,泉下无惭见夫面。君不见绣衣使者浙河东,采诗正欲观民风。莫弃吾侬卖盐妇,归朝先奏明光宫。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84667c680db76430263.html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