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以“蜀州民为郑知贤歌”为题,虽无明确的作者和具体朝代信息,但其内容与唐代官吏治理地方、关注民生的主题相契合。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官吏的治理比作弹琴和养育子女,形象地表达了对官员郑知贤在蜀州施政的赞美。
“州有长史,一隅欢喜。”开篇点出郑知贤作为蜀州的长史,他的到来给这一地区带来了欢愉与希望。这里的“长史”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负责协助州刺史处理政务,此句通过“一隅欢喜”描绘出郑知贤上任后,民众对其治绩的普遍认可与喜悦之情。
“调吏如琴,养民如子。”接着,诗人以“调吏如琴”比喻郑知贤在管理官吏时的智慧与艺术,如同演奏者调音一般,使官吏各司其职,和谐有序。而“养民如子”则进一步强调了郑知贤对待百姓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充满慈爱与关怀,体现了他深入民间、体恤民生的执政理念。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郑知贤作为官员的高超治理艺术和对百姓的深切关怀,传达了对他的高度赞扬和敬意。这种以民为本、勤政爱民的执政风格,在中国古代官吏中具有典型意义,体现了儒家“仁政”思想的实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夜游黄鹤楼遇道人
黄鹤楼前秋月寒,楼前江阔烟漫漫。
夜深人散万籁息,独对清影凭阑干。
一声长啸肃天宇,知是餐霞御风侣。
多生曾结香火缘,邂逅相逢竟相语。
翛然洗尽朝市忙,直疑身在无何乡。
回看往事一破甑,下视举世俱亡羊。
嗟予局促犹轩冕,知是卢敖游未远。
他年有约愿追随,共看蓬莱水清浅。
次韵吴襄阳寄示游楚山诗
汉江南北何萦纡,千山万山肩相扶。
中间伟然一丈夫,岘山之楚鹿门苏。
我行一舍到苏岭,忆与许子同奔趋。
楚山只在城南隅,一月不到何其迂。
远求白傅近舍湜,人情未怪瑟与竽。
梯飙自到绝径处,使君定是昌黎徒。
想当伐山开道时,野鸟惊去穷猿呼。
独携千古两耆旧,卧龙凤雏与之俱。
下看海内无所见,泪落汉水心长吁。
我虽不得从公舆,诵公之诗读公书。
挂之高堂心目舒,便是居士游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