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除夕有感·其二》
《除夕有感·其二》全文
明 / 薛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喜同灯火对家人,翻忆当年客底身。

玉秘尚怜刘向业,白纶元是谢方巾

梅先放白春应早,菊犹留黄岁已新。

不叹苍头今夕,商耕周钓属天民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纶(bái l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丝绸或细线,比喻纯洁无瑕的品质或高尚的人格。

苍头(cāng tóu)的意思:指年纪尚幼的人。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灯火(dēng huǒ)的意思:指夜晚的灯光,也用来比喻人们的生活、劳动和希望。

对家(duì jiā)的意思:对家是指在棋类游戏中,对手所执的棋子或所下的一步棋。

方巾(fāng jīn)的意思:方巾是指男子用来包头的巾,用来比喻品行高尚的人。

家人(jiā rén)的意思:指亲属、家庭成员。

今夕(jīn xī)的意思:今天晚上

留黄(liú huáng)的意思:指留下黄色的痕迹或病痛遗留下的后遗症。

刘向(liú xiàng)的意思:指人心胆怯,缺乏勇气和决心。

天民(tiān mín)的意思:天下人民,指全体国民。

鉴赏

这首诗《除夕有感(其二)》由明代诗人薛雍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于家庭团聚、时光流转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首句“喜同灯火对家人”,开篇即点出诗人与家人围坐一室,共享灯火温馨的场景,流露出一种满足与喜悦之情。接着,“翻忆当年客底身”一句,诗人思绪飘回过去,回忆起自己作为客人的日子,或许是在外漂泊、离家远行的经历,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玉秘尚怜刘向业,白纶元是谢方巾”两句,运用典故,以刘向和谢方巾为喻,前者可能象征着学问或事业的追求,后者则可能是对某种传统或身份的坚守。这里既是对个人追求与坚守的肯定,也暗含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

“梅先放白春应早,菊犹留黄岁已新”描绘了梅花在冬日里率先绽放,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而菊花虽已过季,但其金黄色的花朵依然美丽,象征着岁月更迭中不变的美好。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寓意人生的短暂与永恒,以及时间流转中的美好瞬间。

“不叹苍头厌今夕,商耕周钓属天民”最后两句,诗人以“苍头”指代年长者,表达对老年生活的淡然态度,不因年华老去而哀叹。同时,将“商耕周钓”这一历史典故融入其中,暗示着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民的生活始终是国家关注的重点,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民生的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于家庭、时光、人生价值以及社会民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

作者介绍

薛雍
朝代:明

薛雍,字子容,号拯庵,一号南潮。饶平人。亹子。明世宗嘉靖十年(一五三一)举人,以亲老不赴南宫试。亲没,数次会试不第。尝读书莲花山,从杨少默受良知之学,复留心经世,旁及天官律历。未仕而卒。有《南潮诗集》、《拯庵文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有传。
猜你喜欢

魏公草堂

有才不到青云前,无心常傍白云边。

白云青云若流水,魏公草堂今在此。

岚空烟断鸟飞迟,雪里溪寒客路迷。

庭前忽见幽香草,扬袂临风折一枝。

(0)

柳浪馆·其一

遍将蓝沈浸春颜,风柳鬖鬖九尺鬟。

鹤过几回沉影去,僧来时复带云还。

閒疏滞叶通邻水,拟典荒居作小山。

欲住维摩容得否,湖亭才得两三间。

(0)

宿朱仙镇·其二

羯胡岁岁括金钱,称侄称臣也枉然。

马角不生龙蜕冷,酸心直到犬儿年。

(0)

秋日西池望二仙桥

池上映秋光,登临爱夕阳。

镜中蒲柳色,衣上芰荷香。

听雨初留屐,当风一据床。

猗兰延客语,高菊以邻芳。

紫翠连山暝,晴阴隔水凉。

坐看人世小,仙驭白云乡。

(0)

奉送同府潘公募兵广东二首·其二

亲承节命远征兵,暂侍高堂锦服明。

横海旧多经战士,狭斜新识少年名。

宿依山店樵苏寂,行负藤于结束轻。

来往莫须愁道远,明春专待破番营。

(0)

和拟古九首从京师归以篇籍自娱有感辄赋·其三

高山不可至,景行良在兹。

彬彬七十子,乃幸生同时。

大道若河汉,微言辨渑淄。

安得游其间,北面质所疑。

循循善诱人,岂在多言辞。

末世骋私辩,徒令乱人思。

小言必破义,愚者长受欺。

一唱复百和,乱丝更棼之。

遂遗无穷祸,烈火及书诗。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