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天圣二僧皆蜀人,不见,留二绝·其二》
《天圣二僧皆蜀人,不见,留二绝·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方丈门开怪不迎,给孤邀供未还城。

兴来且作寻安道,醉后何须老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方丈(fāng zhàng)的意思:方丈是佛教寺院中的主持或住持的称号,也指寺庙的主要建筑物。

何须(hé xū)的意思:表示不需要或没有必要做某事,也可以用来劝告别人不必要的行动。

老兵(lǎo bīng)的意思:指经验丰富、资历深厚的军人或从事某一行业或领域很久的人。

注释
方丈:寺庙中的住持或长老。
怪:奇怪,出乎意料。
迎:迎接。
给孤:对僧人的尊称,此处指寺庙主人。
邀供:邀请僧人做供养。
城:城市,这里可能指寺庙主人离开的地方。
且:暂且,姑且。
寻安道:寻找安宁的道路,可能指寻求内心的平静。
醉后:酒后。
觅:寻找。
老兵:老朋友,这里可能指有共同经历的人。
翻译
方丈门打开却不见人迎接,原来是主人还没回城。
兴致来了就随意漫步寻找安逸之道,喝醉了又何必去寻找老朋友。
鉴赏

诗中的“方丈”指的是佛教寺院的主持,相当于现在的住持或方丈。在这首诗中,“方丈门开怪不迎”,表达了诗人对僧侣的期待和失望。"给孤邀供未还城"则是说在等待或者寻求某种心灵上的寄托,但这个“城”可能并没有到来。

接下来的两句,“兴来且作寻安道,醉后何须觅老兵”,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超脱。在兴奋时刻,诗人主张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安宁;而在酒醒之后,不必去探寻那些过去的往事或是成就。这两句体现出苏轼那种豁达的人生哲学。

整首诗透露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佛教文化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态度。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答黎伯华登岱后见寄

君入名山礼汉坛,几回西笑向长安。

白云半自封中起,积雪多从石上看。

仗外旌旗开晓色,江头宫殿护春寒。

懒朝尚待乘轺客,咫尺应弹贡禹冠。

(0)

岁二日陈博士伯符邀集永上人精舍同余水部君房沈比部箕仲魏太常懋权姜计部仲文赋得六韵

献岁诸郎会,弥天此地逢。

日中蒲馔进,春到苜盘供。

客坐频传斝,僧来独扣钟。

谈诗禅是境,问法性为宗。

三舍吾曾避,双林尚许从。

不须楼百尺,久已拜元龙。

(0)

送余进士明复司法常州

江南容易别,且醉胡姬楼。

策马看芳草,听莺过远邮。

雨深杨子渡,花傍晋陵舟。

三尺君持去,归时汉殿秋。

(0)

春夜同朱子得沈伯英酌袁文谷邢子愿于子冲得人字

少别已三载,都亭把袂新。

兕觥飞莫算,鸾烛坐偏亲。

歌岂燕中侠,谈多稷下人。

上林花事早,能几醉芳春。

(0)

送华存叔二首·其二

典客陪京去,先回荡口船。

樱桃初入市,石首不论钱。

花亚梁溪雨,茶香慧麓泉。

祇怜留滞者,曾学赋归田。

(0)

腊日谢宴赏闻边臣奏捷屡至

忆昨赐沾门下省,元听舜日旧箫韶。

渔阳突骑犹精锐,河北将军尽入朝。

玉几由来天北极,总戎皆插侍中貂。

腐儒岁晚谬通籍,翠管银罂下九霄。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苏轼 胡应麟 杨万里 欧大任 姚燮 彭孙贻 白居易 赵蕃 梅尧臣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