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观南塘四首呈沈守·其一》
《观南塘四首呈沈守·其一》全文
宋 / 陈傅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不容咫尺间,谁知救溺缨冠

今从枕席人行过,最好翻盆雨后看。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容(bù róng)的意思:不可容忍、不能容忍

翻盆(fān pén)的意思:形容事物被倒扣或倾覆的样子,也用来形容人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或失败。

救溺(jiù nì)的意思:救溺是一个四字成语,指的是及时救助处在危险境地中的人。

缨冠(yīng guān)的意思:指带有缨子的帽子,用以比喻身份高贵或地位显赫的人。

雨后(yǔ hòu)的意思:指雨后天晴,雨过天晴,形容事情经过困难或逆境后,出现好转或变得更好。

枕席(zhěn xí)的意思:指席地而坐,也指借宿。

咫尺(zhǐ chǐ)的意思:指距离非常近,形容事物或人之间的距离极短。

最好(zuì hǎo)的意思:表示在某方面具备最高水平或最佳状态。

翻译
从前这里不允许船只靠近,咫尺之遥都难以进入,谁能想到救急时连官帽都会被用来救人。
如今,人们从这里走过,就像在枕席上随意移动,而最美的景色可能是在雨后,如同倾盆大雨后的清新景象。
注释
不容舠:不允许船只靠近。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救溺:救急,此处指救人。
合缨冠:连官帽一起使用,表示全力以赴。
今:现在。
枕席:比喻日常生活的平凡。
人行过:人们走过。
翻盆雨后:形容雨下得很大,像翻倒了盆子一样。
看:欣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南塘景色的独特感受。"曾不容舠咫尺间",形象地写出南塘水势之深,舟船难以接近,暗示了其广阔与深远。"谁知救溺合缨冠",以救溺比喻诗人对南塘的欣赏,意在表达他在此情境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仿佛在困境中得到解脱,如同冠缨解落般轻松。

"今从枕席人行过",诗人将南塘景色引入日常生活,想象自己在梦中或闲暇时,如同行走在南塘边,流露出对美景的向往和亲近。"最好翻盆雨后看",进一步强调南塘雨后的景象最为动人,犹如倾盆大雨后,水面焕然一新,更显其生机与韵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南塘的美丽与诗人对它的深深喜爱,同时也寓含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作者介绍
陈傅良

陈傅良
朝代:宋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猜你喜欢

无闷

月晕瞢腾,云树黯霭,气压沈沈江水。

憺玄夜如年,霓裳未起。

要唤明妃临镜,便屑玉消冰霏缨佩。

甚蓝婆误了,天门十二,乍开还闭。多丽。九曲蚁。

尽汉女归来,琼宫霞砌。讯消息、香南西来何意。

漫说玉龙卅万,怕鳞甲先春融罗被。

翻输与白战诗坛,冻渗玉蟾清泪。

(0)

虞美人·其一出都同柳屏过周丽娟

当初有个侯公子。与尔心盟水。于今流落在天涯。

莫再四条哀怨诉琵琶。昵人教说东京梦。

说也心先痛。一场平地起风波。

无数恩牛怨李奈君何。

(0)

减兰

旧时鸳被。知我满怀珍重意。今日相逢。

恰数巫云第四重。闲妆理镜。镜中人比秋花靓。

夺取鸾篦。替尔梳头故故迟。

(0)

忆江南·其十一

淹药裹,楚客憺将归。

一点斜帆和雁远,离心争逐片云飞。有泪上征衣。

(0)

高阳台

角断谯门,梧寒幕府,何郎重到销魂。

骑竹欢游,而今石老云昏。

堂前燕子无归处,渺难寻、旧日巢痕。

悄无言、吊月吟秋,不为闻猿。

百年富贵春婆梦,问黄鸡未唱,谁醒前尘。

宝玦珊瑚,争知少小王孙。

长携手地新烟换,奈当时、倦柳都髡。

共温存、岁晚江空,且倒清尊。

(0)

琵琶仙

何事西风,又吹我、一点征帆东下。

无那寒驿,镫昏沈沈怨遥夜。

秋色里、青袍似草,算离恨、不堪重写。

倦倚烟篷,霜空雁杳,谁共情话。

最惆怅、石老云荒,渐忘却城阴旧游冶。

剩有一弓残月,映晴川如画。

添几许、枯荷败苇,便梦回、误了亭榭。

为语沙际轻鸥,甚时来也。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王洪 李江 柯九思 王时翔 俞德邻 王绅 区怀年 薛始亨 释宗杲 金武祥 张方平 区怀瑞 丁澎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