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忽舍母去,母何用生为。
架上有儿书,箧中有儿衣。
儿声不复闻,儿貌不复窥。谁何哭,哀复哀。
肠未绝,心先摧。母恃儿为命,儿去不复来。
白头(bái tóu)的意思:指人到老年时头发变白,也用来形容夫妻恩爱长久。
抱痛(bào tòng)的意思:指忍受疼痛或苦难,默默承受苦楚。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何用(hé yòng)的意思:没有什么用处或者价值。
黄昏(huáng hūn)的意思:指太阳下山后,天色暗淡,天黑之前的时段,也用来比喻事物的末期或衰退阶段。
九复(jiǔ fù)的意思:九次重复。形容事物重复多次,无法计数。
其时(qí shí)的意思:指特定的时间点或时刻。
人子(rén zǐ)的意思:指儿子,也可用来形容人们的后代。
人儿(rén ér)的意思:指人,特指年轻人或孩子。
谁何(shuí hé)的意思:指不管谁,不管何人。表示不问对方是谁,不管是谁都一样。
他人(tā rén)的意思:指别人、其他人。
为命(wéi mìng)的意思:为了生命,为了性命。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倚门(yǐ mén)的意思:倚门指倚靠在门上,形容人懒散、无所事事或无所作为。
一夜(yī yè)的意思:指短暂的时间内发生的事情或变化。
一日(yī rì)的意思:形容进步非常迅速,发展迅猛。
引颈(yǐn jǐng)的意思:形容非常期待、渴望。
中有(zhōng yǒu)的意思:表示在某种事物或情况中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内容、特征或要素。
朱颜(zhū yán)的意思:朱颜指的是红色的脸色,形容人的面色红润。
昨夜(zuó yè)的意思:指过去的夜晚,通常用来表示过去的事情或经历。
一日一夜(yī rì yī yè)的意思:指时间很短暂,只有一天一夜的时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失去儿子的母亲在极度悲痛中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展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切思念与无尽哀伤。
开篇“谁何哭,哀且危”,以疑问句式引入,仿佛在询问世间为何有如此悲痛的哭泣,揭示了主题的悲剧性。接着,“白头母,朱颜儿”对比鲜明,白发苍苍的母亲与红润年少的儿子形成强烈反差,预示着即将发生的离别之痛。
“儿忽舍母去,母何用生为”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突然离去的不解与痛苦,似乎在质疑生命的意义。随后,诗人通过描述母亲家中留下的儿子的书籍与衣物,进一步强化了失去儿子后内心的空虚与孤独感。
“谁何哭,哀复哀。肠未绝,心先摧”将母亲的哀伤推向极致,肠断心碎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她内心的崩溃。紧接着,“母恃儿为命,儿去不复来”点明了母亲对儿子的依赖与失去后的无助。
“朝看他人儿,暮看他人子”表现了母亲在失去儿子后,每日只能通过观察他人的孩子来寄托对儿子的思念,体现了她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而“一日一夜闲,十生九复死”则以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失去儿子后母亲生活的艰难与痛苦。
最后,“君不见昨夜人静黄昏时,含辛抱痛无人知。其时忽不记儿死,倚门引颈望儿归”将情感推向高潮,描绘了母亲在寂静的夜晚,独自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却在某一刻忘记了儿子已逝的事实,仍然满怀希望地等待儿子归来。这种强烈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以及失去亲人的痛苦无法言喻。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触,细腻地刻画了一个失去儿子的母亲在哀伤与思念中挣扎的内心世界,展现了母爱的深沉与伟大,同时也反映了人性在面对生死离别时的脆弱与坚强。
须弥山北水晶宫,天开图画自璁珑。
不知何年飞海东,幻成三个玉芙蓉。
庄严色相俨三公,皓白须眉冰雪容。
夹辅日月拄穹窿,俯视众山皆群工。
帝天不许俗尘通,四时长遣白云封。
偶然一见杳难逢,唯有霜寒月在冬。
灵光片刻曜虚空,万象清明旷发蒙。
须臾云起碧纱笼,依旧虚无缥缈中。
山下蚂蟥如蚁丛,蝮蛇如斗捷如风。
婆娑大树老飞虫,攒肌吮血断人踪。
自古未有登其峰,于戏,虽欲从之将焉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