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醒辄复醉,乃得与世辞。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伯伦(bó lún)的意思:指人的年龄或地位比较大的父亲、长辈或上级。
迟疑(chí yí)的意思:犹豫不决,不敢立即行动或说出自己的意见。
法士(fǎ shì)的意思:法士指的是佛教中的高僧或者有很高的道德修养和学识的人。
复道(fù dào)的意思:指多条道路并行不悖,相互交错的情况。
佳趣(jiā qù)的意思:指美好而有趣的事物或经历。
酒醒(jiǔ xǐng)的意思:酒醒是指喝酒后醒悟过来,也用来形容一个人经历了一段困惑或迷茫后重新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现实情况。
酒德(jiǔ dé)的意思:指酒品好,德行高尚。
礼法(lǐ fǎ)的意思:礼貌和法律规定
去去(qù qù)的意思:离开,走开
世事(shì shì)的意思:指世间的事情、事物。
颂酒(sòng jiǔ)的意思:赞美酒的美味和醇香。
忘世(wàng shì)的意思:忘记尘世间的纷扰和烦恼,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闻风(wén fēng)的意思:指听到某人或某事的消息,立即有所行动或作出反应。
有酒(yǒu jiǔ)的意思:指拥有酒,即指人们在某种场合或时刻能够享受到美酒的乐趣。
渊明(yuān míng)的意思:渊博明智,学识深广。
云何(yún hé)的意思:用于问询事情的原因或经过。
浊酒(zhuó jiǔ)的意思:指酒中的浑浊物质,比喻不纯洁、不高尚的行为或品质。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俞德邻所作的《暇日饮酒辄用靖节先生韵积二十首》中的第十二首。诗中描绘了诗人醉酒忘世的情景,表达了对饮酒乐趣的追求和对世俗礼法的超脱。
首句“醉中忘世事”,开篇即点明主题,诗人沉浸在酒的醇香中,忘却了尘世的烦恼。接着,“犹有酒醒时”一句,既是对前句的补充,也暗示了诗人对清醒时刻的期待。而后,“未醒辄复醉,乃得与世辞”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醉酒状态的迷恋,以及借此逃避现实世界的决心。
“伯伦颂酒德,佳趣端在兹”引用了阮籍(字伯伦)的故事,赞美了饮酒带来的乐趣和精神上的解脱。而“云何礼法士,闻风独迟疑”则对比了那些拘泥于礼法之人,他们面对饮酒的乐趣时犹豫不决,无法像诗人那样尽情享受。
最后,“浊酒聊可恃,渊明不吾欺”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字元亮,号靖节先生)的敬仰,认为即使是普通的浊酒也能带来满足,而陶渊明不会欺骗他关于饮酒真谛的认识。全诗以“去去勿复道,有酒吾中之”结束,诗人决定不再多言,只愿在酒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饮酒乐趣的热爱,以及对世俗束缚的超越,体现了其洒脱不羁的人生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