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威 胜 军 张 判 官 宋 /欧 阳 修 北 地 不 知 春 ,惟 看 榆 叶 新 。岑 牟 多 武 士 ,玉 麈 重 嘉 宾 。野 磷 惊 行 客 ,烽 烟 入 远 尘 。系 书 沙 上 鴈 ,时 寄 日 边 人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北地(běi dì)的意思:北方地区
边人(biān rén)的意思:指在边境地区生活的人。
烽烟(fēng yān)的意思:指战争时期烽火四起、战事频繁的景象。
嘉宾(jiā bīn)的意思:指受邀请的客人或受人敬重的客人。
日边(rì biān)的意思:指日出的地方,也指东方。
武士(wǔ shì)的意思:指具备武艺高强、有勇有谋的战士或武术家。
系书(xì shū)的意思:指做事情拘泥于规矩、程式化,不顾实际情况和灵活变通。
行客(xíng kè)的意思:行人、旅客
榆叶(yú yè)的意思:榆叶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友情或亲情,比喻情意相投,情感深厚。
玉麈(yù zhǔ)的意思:形容人的美德高尚,品行端正。
- 翻译
- 北方的人不知道春天的到来,只看到榆树的新叶生长。
山岭上的战士众多,珍贵的玉麈酒杯招待尊贵的宾客。
野外磷火让旅人惊恐,烽烟弥漫进入远方的尘土。
把书信系在沙滩上的大雁身上,希望能时常寄给遥远边疆的人。
- 注释
- 北地:北方地区。
榆叶新:新长出的榆树叶象征春天来临。
岑牟:山岭。
武士:战士。
玉麈:珍贵的酒杯。
嘉宾:尊贵的宾客。
野燐:野外磷火,可能是鬼火或烽火。
烽烟:战争中的烽火。
远尘:远方的尘土。
系书:系在(雁)身上。
沙上雁:沙滩上的大雁。
日边人:指遥远的边疆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送威胜军张判官》。诗中描绘了北方春天来临时的独特景象,榆树新叶代替了冬季的萧瑟,象征着生机的复苏。"岑牟多武士"一句,以岑牟(古代的一种马饰)暗指当地武勇之士,表达了对张判官的敬意。"玉麈重嘉宾"则表达了对张判官这一重要宾客的重视和欢迎。
接下来的两句,"野燐惊行客,烽烟入远尘",通过磷火和烽烟的意象,渲染出边塞的荒凉与战争的紧张气氛,为送别增添了离别的沉重感。最后,诗人以"系书沙上雁,时寄日边人"收尾,寓意张判官将书信寄托给南飞的大雁,期待它们能跨越千里,将问候和思念传递给远方的朋友。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春天景色为背景,寓情于景,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流露出对边关战事的关注,展现了欧阳修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表达。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声声慢·金关叩户
金关叩户,玉锁扁门,闲里不做修持。
杳默昏冥谁会,舞弄婴儿。
睡则擒猿捉马,醒来后、复采琼芝。
每依时,这功夫百日,只许心知。
自在逍遥做就,唯舒展,红霞光彩敷披。
罩定灵明,方见本有真慈。
一粒神丹结正,三重焰、紧紧相随。
遇瑶池,透青霄、顶上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