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子相归广陵·其七》
《送子相归广陵·其七》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广陵上秋潇潇涛声欲来风色骄。

闻道蹴天三百里,不知何似江潮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里(bǎi lǐ)的意思:表示距离很远,指非常遥远的地方。

风色(fēng sè)的意思:指风的气势和色彩,比喻景物或事物的气势、情趣或特点。

广陵(guǎng líng)的意思:泛指广阔的地方,也指繁华的城市。

何似(hé sì)的意思:表示与之相比或相似的事物相差很远,形容差距非常大。

江潮(jiāng cháo)的意思:指江水的潮汐,也比喻形势变化迅速、人事变动剧烈。

三百(sān bǎi)的意思:指数量众多,形容数量或程度非常大。

上秋(shàng qiū)的意思:指上升到秋天,比喻事物逐渐发展到高峰或达到最好的状态。

涛声(tāo shēng)的意思:形容声势浩大,如波涛般汹涌澎湃的声音。

闻道(wén dào)的意思:指通过听闻他人的道德品质、学识修养等方面的优点,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

潇潇(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雨水或泪水连绵不断

浙江(zhè jiāng)的意思:指事物的变化、发展迅速,如浙江江水激流涌动,喻形势瞬息万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广陵城秋日的景象,通过涛声与风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壮阔而略带悲凉的氛围。诗人以“蹴天三百里”来形容广陵的辽阔,与浙江潮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广陵景色的独特感受。整首诗语言简洁有力,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敏锐的感受力和独特的审美视角。在明末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作品或许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广阔世界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珠江曲·其一

江边杨柳绿,江上藕花肥。

玉溆鸳鸯戏,金塘翡翠飞。

时闻采莲曲,唱入荔枝矶。

(0)

十四夜陈晚卿聂遂公区麟子李木从蔡叶先过集濠梁小斋分赋得十四寒

返照城西海市残,兰舟闻道过江干。

莫言明夕清辉满,且醉今宵白露团。

避世每添离别泪,偷生留得箭刀瘢。

酒阑倚剑江天迥,一夜旄头何处看。

(0)

村居·其三

开门何所见,水店酒帘斜。

野渡少行客,孤村归暮鸦。

棋盆移就月,茗碗坐当花。

何处桓伊笛,吹来处士家。

(0)

答赠中都李司马

南国有佳士,翩翩鸿鹄姿。

独宿慕俦侣,高举淩天涯。

万里云海心,寄托良可知。

我居罗浮下,息驾怀希夷。

匣剑久不鸣,木石性所怡。

清江枉兰桨,叩我岩下扉。

我去采灵药,还当与君期。

毫素见幽襟,一字堪一思。

(0)

送胡大灵携其门人与幼子作客青齐·其一

泰山夜半曾观日,要识秦王无字碑。

君去未须惊往事,诗书原不与时宜。

(0)

留别林君卫·其三

去去山程复水程,离魂消尽子规声。

布帆虽趁南风稳,恨不同君咏月明。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释行海 王阮 释月涧 李道纯 邹祗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